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07] 遏止財富蒸發趨勢

■朱幼麟 立法會議員

 香港自從在九七年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後,經濟情況一直未見改善。至今負資產人口已高達三十萬人,另外有超過二十六萬人正在失業,通縮情況已持續數年,種種因素令民心虛怯。市民都期望特區政府能及早推出強而有力的措施振興本港經濟。令人憂慮的是,政府近期似乎只是狹隘地把精力放在削減財赤而非刺激經濟,因此提出了加稅等不利經濟復甦的建議。其實,財赤只是「果」,經濟低迷才是「因」,政府切忌捨本逐末。

 過去幾年不獨物業價值下跌了一萬九千億,股市方面價值亦下降逾三萬億,兩方面的損失令港人的財富蒸發了超過五萬億。而政府在過去數年推出種種刺激和改善經濟措施,包括退八十五億元稅、寬減數十億元的政府收費、設立幾個數十億元的基金等等,牽涉的資金總數也不超過五百億,只及地產和股票市場中所損失五萬億的百分之一,試問這百分之一又怎能解決問題?又怎能挽救香港經濟?所以政府必須下定決心、大刀闊斧做些大動作,才能抗衡這超過五萬億元損失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如果繼續畏首畏尾只做小動作,結果只會適得其反,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以下兩項是我認為刺激香港經濟首要工作,懇請政府從善如流!

 我第一項刺激經濟的大動作是政府要大刀闊斧推高樓價。我認為政府唯有做好托市工作,其他刺激經濟的措施才可發揮應有的效益。

 過去五年,特區政府先後推出了多項措施刺激經濟,包括九八年退稅八十五億、寬減數以十億元計的政府收費、動用一百億元設立多項中小企業支援基金和創新科技基金,牽涉開支達數百億元。可是相對於九七年後樓價大幅下滑,港人財富數年間因為地產貶值而被蒸發了的近二萬億元,政府刺激經濟的工作根本未能收效。據金管局在最新一期季報的估計,私人住宅的淨房屋資產已由九七年的三萬七千億港元,下跌至二○○○年的一萬八千億元,中間有一萬九千億元被蒸發了!

 香港過去的經濟都不健康地依賴地產,所以樓價大幅下跌不獨影響地產市場,其骨牌效應令香港整體經濟都受到嚴重影響,金管局的分析亦顯示,單是一九九八年物業價格下跌,便令該年的私人投資減少了百分之三點二五,亦令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減少了百分之一點二五。

 以上的數字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要令本港經濟復甦,最有效和迫切要做的就是推高物業價格最少三成,令負資產的人變回有資產,令中小企重獲信心和資金去投資(中小企業僱用了本港百分之九十勞動人口),令社會上某些人先富起來帶動香港經濟發展。要做到這點,政府就要有膽識和勇氣承認托市,令投資者清楚明白政府的立場。政府亦要為地產市場制定清晰的遊戲規則,即是宣佈長遠的房屋及土地供應政策。

 我的建議是政府先訂出五年的硬性土地供應和公屋數量,然後再訂出五年的軟性指標。我認為在未來五年,除了必要的公屋供應外,土地供應量應是零。政府訂出指標後,就無須再做任何動作去干預樓市,由市場供求決定價格。香港人有能力在任何規則下找尋生存空間,最怕是規則不清不楚和朝令夕改。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