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16] 論壇.十六大對未來中國的影響
在中共十六大之後,中國式的漸進的改革將繼續全面展開,儘管中國的發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中國百年來的歷史進程說明,中華民族一旦找到了正確的道路,發展的潛力是無窮的。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並非虛妄的前景,而是全世界大部分跨國公司的看法……
■何亮亮 鳳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
筆者認為,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六大,將從兩個方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首先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共領導層,確立了在二十年內使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翻兩番的目標,這是中國未來明確的可以量化的目標。其次是中共領導層首次順利實現新老交替,推進了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
確立未來量化目標
中國在建設現代化的進程中,確立可行的目標非常重要。現在的世界,處在全球化時代,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如果不能在全球化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會被邊緣化。中國最近二十年的對外開放和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這和鄧小平生前的設計,包括國民經濟翻番的目標,是分不開的。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在二零二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應該比二零零零年翻兩番,亦即增長四倍。二零零零年中國的GDP是八萬九千億元人民幣,用美元來計算大約是一萬一千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大約是美國經濟總量的八分之一,是日本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當年美國的GDP是八萬多億美元,日本是四萬多億美元。根據這個目標,再過十八年,到二零二零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比二零零零年增長四倍,就是三十六萬億元人民幣,以現行的人民幣和美元的比價來算,大約是四點三萬億美元,也就是說,正好是現在日本經濟總量。這也就是全面小康的實現。以筆者的理解來說,再過十八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要達到現在日本的總量。
當然,日本的經濟還會發展,而且它的基數比中國大得多,但是日本目前的趨勢是無法推動改革,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已經到了飽和的狀態,而中國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要實現二零二零年中國GDP比現在增長四倍,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這正是對中國新領導層的考驗。從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發展的情況來看,有利的國際環境和政通人和的國內環境,中國獨特的發展模式,都為實現這一目標創造了條件。
探索政治文明模式
在政治文明的建設方面,中國正在探索自己的模式。亞洲目前的民主政治模式都是外來的,不能說是沒有用,卻也不是萬能的。號稱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以及日本都採用了西方的政治體制,中國沒有走印度和日本的道路,目前的發展勢頭卻遠較印度和日本為佳。台灣的情況也說明了這一點。中共十六大首次實現了領導集體有序的新老交替,既保持了領導層的延續性,又大幅度提升了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官員進入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中央委員會成員的年輕化和知識化的程度,在中共歷史上是空前的,反映了中共與時俱進的努力成果。現在中共新的領導層,全部是一九四九年以後開始工作和加入中共的,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也都經歷過「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不正常的時期,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進入政界,得以積累工作經驗,發揮才幹。他們都有基層工作和生活的經驗,比較了解民間的疾苦和要求,同時身處全球化時代,對外國先進的文明也有切身的感受。可以肯定,在中共十六大之後,中國式的漸進的改革將繼續全面展開,儘管中國的發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中國百年來的歷史進程說明,中華民族一旦找到了正確的道路,發展的潛力是無窮的。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並非虛妄的前景,而是全世界大部分跨國公司的看法。
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香港應該能夠憑藉這股東風,走出當前的經濟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