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21] 倡導對長者的正確觀念

■鄧兆棠 立法會議員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目前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估計到二○三一年,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會佔總人口五分之一。

 人口老齡化,其重要的社會含義是代際經濟關係、分配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價值觀念、家庭倫理關係等方面的變化。而在香港,這些變化又與經濟衰退和轉型交織在一起,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發揚中國尊老養老傳統

 不管問題如何複雜,面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應該首先倡導對年長者的正確觀念。在這方面,如何發揚中國尊老、敬老、養老的文化傳統值得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尊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孟子》說「老吾老及人之老」,是推己及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不僅要敬奉自己家中的老人,而且對別人家中的老人也要如此。從現代觀念來看,老年人的社會貢獻和社會權益,應該得到每個家庭成員和整個社會的承認和保護,而且,老年人更應該被看作家庭中和社會中平等的一員,而不應該把他們從家庭和社會中分離出去,社會各個年齡群體的權益和機會平等,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體現。只有在充分發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和結合現代觀念的基礎上,倡導對年長的正確觀念,政府才能制定正確合理的安老政策,社會才能普遍友待長者,家庭也才能關愛長者。

善用長者經驗

 古人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思湧泉以報之。」每一個老年人,都對家庭和社會作出過奉獻,我們應該在可能的方面,盡量報答他們。現在,失業率飆升,中年人搵工已經十分困難,稍微年長的人士,更是無用武之地,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也被視為敝屣。但是,公共和私營機構,應該為年長人士提供機會,這不僅可善用他們的知識和經驗,而且也是社會對年長人士一種最好的報答。

 推動長者「終生學習」,也值得政府重視。人生有涯,而學無涯,「終生學習」不僅可使長者自我增值,而且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最好的寄托。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鼓勵長者參與各種進修和學習計劃。

 政府在城市規劃、公共設施和房屋設計方面,也應該更多為長者著想,創造有利長者活動和生存的環境,並提供健全的基層健康護理服務,在所有的老人服務中心及其綜合服務隊,政府應增撥資源為亟需照顧的獨居老人提供社區支援網絡、外展服務及老人義務工作。由於本港與內地關係密切,部分長者會選擇返內地居住或探親等。政府宜考慮為合資格老人在內地購買醫療保險,並放寬原定連續三年領取綜援金和目的地只限廣東的規定,以鼓勵更多長者嘗試回內地定居和生活。

 政府還應該促進商界建立「友待長者」的服務文化,對長者多提供減免和優惠,讓長者感到社會的回饋和溫馨。

低稅率無法承受退休金計劃

 對於研究落實老年退休金計劃的問題,從西方國家推行各種老年退休金計劃的經驗來看,必須要實行高稅制作為基礎,但香港是一個低稅制地區,低稅制無法承受老年退休金計劃,港進聯認為,如果要改變稅制提高稅收,對已經衰退多時的經濟,將會形成嚴重打擊,將使政府用在長者服務方面的資源更加緊絀。因此,對落實老年退休金計劃的問題,應慎重對待。

但得夕陽無限好

 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一句詩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千古佳句,只是有一點悲觀。現代詩人聞一多把這句詩改為:「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也說:「黃昏禮讚白晝,暮年禮讚人生。」港進聯認為,無論是社會或長者自己,對年長都應該具有這種關愛和樂觀的態度,這樣,才有利創造利好的社會環境,使現在及未來的年長人士能夠繼續發揮所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