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23] 文匯社評:問責要加強 環保應務實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昨日在立法會透露,暫停吐露港公路隔音屏障安裝工程。在社會各界都為巨大的財赤擔憂的時候,這項工程造成數以億元的損失確實叫人心痛,必須嚴厲批評。有關當局本著問責精神「叫停」這種浪費工程,應該予以肯定。政府各部門都需要從這一事件中吸取教訓,以務實的態度處理環保問題,認真清理那些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工程。
吐露港公路隔音屏障工程之所以「叫停」,主要是因為有關部門當年作出決定時諮詢不足,只是機械僵化地執行環保條例中七十分貝以上要安裝隔音屏障的規定,既不理是否有實際需要,也不計成本效益,更不管是否對周圍的景觀和空氣流通及清新程度造成影響。這種由閉門造車的工作方式決定興建的隔音屏障,既大煞風景,又導致浪費公帑,停得有理。
政府在收到大量市民投訴之後,不僅決定暫停隔音屏障的安裝工程,以糾正錯誤,減少損失,並且承諾全面檢討現行機制,根據五項原則,包括可否彈性執行噪音規定、隔音屏障附近日後規劃的轉變、現有道路改善噪音的優先、隔音屏障的經濟效益、隔音屏障設計是否配合景觀等,檢討全港道路興建隔音屏障的需要。政府希望藉著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重組,在任何工務工程進行前,能一併考慮和平衡各方面的因素。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體現了一種對待環保問題的實事求是態度和問責精神。
必須看到,吐露港公路隔音屏障工程並非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多年來,香港社會流行一種陳義過高、不顧現實、不講成本效益、不理經濟發展的環保理念,「講環保不講效果不計成果」的思潮在社會上盛行。吐露港公路隔音屏障工程也可以說是這種大環境下的產物。正是在這種思潮的衝擊下,香港的經濟發展受到了直接的影響。一些基建項目往往多年得不到審批,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受到環保問題的阻礙。轟動一時的落馬洲鐵路支線工程的爭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為了達到環保團體的要求,九鐵不得不多花二十億元挖隧道穿過「塱原濕地」。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使工程一再拖延,還使成本大幅上升。而實際上,多費二十億挖隧道反而容易造成更多污染。如果將多花的二十億用於環保,實際的效果會更好。當今香港,發展才是硬道理。有關方面應該從這一事件中吸取教訓,以務實的態度對待環保問題,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協調,不要讓環保影響甚至損害香港經濟的發展。
進一步講,在回歸前泡沫經濟膨脹的年代,一些部門養成了大手大腳的作風,管理不善,浪費嚴重。現在,香港面臨龐大財赤壓力,改善管理,減少浪費,是降低財赤的重要一環。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都應該從吐露港公路部分隔音屏障安裝工程事件中吸取教訓,本著問責的精神,認真清理現有的工程,勇於對那些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工程作出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