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25] 香港——上海——珠三角三贏局面
珠三角及長三角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龍頭作用,由於香港與這兩個地區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飛躍發展,為香港帶來巨大契機,對這兩個地區「請進來」的外資及「走出去」的內資,香港均可發揮通道和台階的角色……
■王英偉 港區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過去五年來,我以港區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參與國家事務,令我深切體會到國家在持續的建設發展過程中,亟需要穩健、強盛的經濟環境提供資源與動力。在國家逐步發展經濟的歷程中,香港一直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香港若能不斷因應轉變中的國際形勢和經濟氣候,作靈活適當的調校,定能繼續貢獻國家,甚至有助促進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定繁榮。
自一九七八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經歷了不同階段和層次的發展。回顧過去二十四年,國內生產總值從三千六百億元人民幣飛躍至去年的九萬六千億元人民幣,增幅達二十六點五倍。在這迅速的增長中,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兩地區明顯地發揮了龍頭作用。由於香港與這兩地區的發展息息相關,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飛躍增長,正好帶來香港貢獻中國新經濟的契機。
珠三角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驅,地緣關係令這地區與香港的經濟扣上密切的關係。港商早已懂得發揮珠三角的土地及勞動力優勢,將勞動力密集的工序北移,發展這區成生產及出口基地,而香港則集中發展供應鏈內的高增值工序及服務,例如出入口貿易、金融、銷售及物流服務等。這合作模式正好體現了比較優勢理論:香港與珠三角地區各佔地利,結合兩地優勢,更能有效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及專業服務。兩地廿年來互惠互利,經濟穩步上揚。
香港現有的經濟成就,與珠三角提供的生產後盾息息相關。在香港專注發展成為貿易港、金融中心的同時,廣東省亦在過去廿多年來吸取港商帶入的技術、人才及資金,在改革開放發展初期,廣東省已是全國實際吸收外資最多的省份,其中香港是最大的外資來源。近年更有大量的科研投資及著名高等學府,到珠三角地區興辦研究中心或高科技企業,使這地區逐漸脫離低技術生產階段,邁向高增值、高科技發展。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更預言廣東將會是下一個矽谷所在地。
摒除港粵「五流」障礙
過去的合作模式雖然為兩地都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但要在新經濟中保持優勢,我們需要更全面的策略以促進兩地互補優勢,打破不必要的規範,擴闊發展的空間。現時,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之間最明顯的障礙,是貨櫃車來往深港兩地必經的皇崗口岸。常見等待過關的車龍不斷,導致時間、人力及財力資源的大量浪費。首要工作是盡快摒除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流、知識流的障礙,使兩地在最低限制的環境下達到全面融合運作,發揮兩地的競爭力。
部分人士曾大肆渲染跨境經濟活動對香港的負面影響,令不少港人抗拒與內地作進一步融合。其實他們的憂慮,是基於不全面的訊息及缺乏認真研究及分析。有見及此,我和香港工商專業聯會的成員就「跨境經濟活動對香港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加強與珠江三角洲及內地的經濟融合,香港將得到的回報是繁榮昌盛的經濟。我亦深信,港府在香港與內地進一步融合這課題上,應擔當積極的角色,為兩地締造優秀的民生及營商環境。所以,我們全力支持港府與內地商討有關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措施。港府亦應透過改善人口政策,打破地域的限制,鼓勵兩地人才交流;並盡快完成有關廿四小時通關的研究,落實執行,及早排除通關的限制。
當兩地的交流能通行無阻,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只有這樣,香港與珠三角才能發揮優勢,各盡所長,為中國品牌「走出去」創造最佳條件爭取國際市場地位。
把外資引進長江三角洲
以上海為首的長三角地區,發展勢頭一時無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相信是上海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十年的雙位數增長,而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十五個城市中,有十個就在此區之內;這個躍身為世界六大城市帶之一的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中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的區域。如此強勁的經濟增長,已令外商窺視無窮商機,再加上人才雲集、龐大市場、先進基建及政府的宣傳攻勢,已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資湧入。
長三角地區有上海這先進的城市作龍頭,中央的支持作後盾,外資的資金作動力,假以時日,定能帶領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然而,發展經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完善的體制需時建立。我相信香港可就本身的經濟發展經驗,及與珠三角共同推動繁榮的經驗,向正在高速發展的長三角,提供寶貴的參考資訊。
不必擔憂滬對港的威脅
有港人憂慮上海對香港的威脅,這主要是基於香港目前未見復甦的經濟困境,加上大部分港人不了解上海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故產生了不必要的恐慌。港人聽聞上海要發展成亞洲金融中心,便擔憂本身的金融中心地位不保,卻忽略了香港是亞洲第二大金融中心的事實——香港應以衝出亞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為長遠目標。反觀上海,由於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的限制,在可見的將來,只能作中國本土融資、集資的渠道,暫未能達至國際水平。正如上述有關滬港知識及經驗交流,我認為香港應以發展金融體系的經驗,向上海提供珍貴參考資訊。
另外,由於外資對長江三角洲的了解仍未夠深入,港商大可為外國企業提供顧問服務,並以其多年來在內地累積的投資實戰經驗、對國情的掌握及推廣宣傳的專長,為長三角的持續發展尋找資源。我在一九九八年參與創立長江開發滬港促進會,目的是要透過協助當地的有關部門,完善投資環境,繼續把外資「請進來」。
香港在國家穩步發展經濟的重要歷程中,一直充當中國通向世界的窗口,為「請進來」的外資及「走出去」的內資,尋找及創造機會,香港若能把握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性契機,作適當定位和自我增值,這個通道和台階的角色,亦正是香港經濟前景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