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26] 可考慮降低港產品關稅

■佘繼標 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

 香港為內地第七大供應地,佔內地進口總額百分之四點二共七百三十五億港元,內地亦是本港主要出口市場,吸納了五百四十二億港元貨品,為本港出口總額的三成。海關統計,兩地貿易額由九七年的七百八十億美元,增加至前年的一千五百七十億美元,升幅達一倍,超越美國。

 輸往內地的香港製造產品,主要是服裝及衣服配件,佔了本港輸內地出口總額的三成達一百六十五億港元,電動機械則逾一成共六十二億港元,紡織及製成品佔約百分之七,涉及四十億港元。

 現時紡織品關稅由三至三十八點不等,至於鞋子則由十至二十五,而當產品進口後,又要徵收進口增值稅十多個百分點,形成同一款的本港產品在內地的售價較在港為貴,直接影響香港產品競爭力。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港商在內地的優勢更隨之減少,面臨國際級外商挑戰,降低關稅的推行正正對製造業如製衣業及鐘錶業等均有莫大裨益,有助重振本港式微的工業,養活數十萬人,為失業問題降溫,同時亦有助吸引外資到港投資,為本港打一支強心針。

 珠三角的消費者對本港品牌已有一定認識,不論服裝、鞋子、珠寶及化妝品等等,均甚受歡迎,降低關稅便有助減低經營成本,可鼓勵港商建立中高檔次的品牌及開發高新科技產品,擺脫低檔次產品的惡性競爭,提升自家產品的附加值,為內地消費者提供價格相對外國產品便宜而又高質素的產品。

 若然中央政府擔心有人會利用「香港產品」的灰色地帶,在香港換上「香港產品」的標貼作冒充,這大可參考國際上審批香港產源地證所採用的定義,並先開放一些較易界定的行業,測試效果;至於有建議謂採用資金來源界定「香港公司」,這點有不妥之處,要知本港是一國際城市,投資者來自四方八面,要限制企業必須是港人投資才算是香港公司,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嚇怕外商。

 降低關稅並不會影響內地本地企業,皆因本港的工業規模不大,只有數十萬勞動人口,這區區數十萬人又怎可與國內企業作出競爭,相反降低關稅卻可救活本港,在此促請特區政府加快與中央政府的磋商,早日實施有關措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