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2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2-03] 香港宜積極參與南嶺開發

■凌(昆鳥) 經濟評論員

 最近欣聞霍英東先生建議結合南沙建設來開發廣東、湖南及江西交界的韶關、郴州及贛州「紅三角」地區。這個獨具創意而含有深遠意義的區域發展策略為香港參與內地建設開拓了新領域和新渠道。

紅三角資源豐富

 紅三角包含粵北南嶺一帶的欠發達山區。但這裡資源豐富,潛力不少。除勞動力充足外還有農、林、礦、水電等多種自然資源,如贛南鎢礦便舉世聞名。旅遊資源也不少,尤其迷人的是綜合自然、歷史及文化觀光價值的景點如丹霞山、金雞嶺和梅關等。紅三角也非遙不可及,京廣及京九等南北鐵路幹線便行經其中。為更充分發揮潛力,還可進一步以紅三角為核心納入南嶺其他地域(包括湖南永州,廣西賀州和廣東清遠及河源兩市北部等)來建立南嶺經濟帶,令區域經濟體的規模更大,實力更雄厚。

南沙作為紅三角窗口

 霍先生的南沙與紅三角合作開發構思主要是:ヾ把南沙作為紅三角對外聯絡窗口,充分利用它在珠三角的優越位置引進投資。ゝ把南沙建成紅三角發展的後勤基地,特別是培養人才。ゞ實行產業合作,例如開發綠色食品生產和旅遊業等。

 從大處看,紅三角與南沙合作有重要的發展戰略意義。首先,它可為內地發達與欠發達地區的互補協作探索尋新路和累積經驗:由發達地區通過引資及後勤支援來帶動欠發達地區的開發,並反過來為發達地區提供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如擴大原材料供應,提供產品、服務及資金出路,和扮演中介角色等。合作的示範效應對廣東尤為有用。回顧廿年來廣東在先行改革開放的推動下經濟迅猛發展,在與外商尤其是港商合作中建造了珠三角全球性出口加工基地的輝煌業績。但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廣東的發展不平衡問題。改革前廣東部署了以廣州為中心,配合粵東汕頭、粵北韶關和粵西湛江、茂名等,形成了「三星伴月」的生產力分佈格局。但改革開始後發展卻集中在珠三角,其他地區則相對收縮,形成了一枝獨秀的「一柱擎天」格局。今後廣東必須更重視發展珠三角以外尤其是較偏遠山區如南嶺等,並藉此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商人主導合作的優勢

 廣東已就緩解不平衡狀況安排發達及欠發達地區合作,但始終力度不足。這次由商人主導的合作應有更好的市場基礎,可成為政策措施的有力補充。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條引導港商投資欠發達地區的渠道,有助改變港商過分集中珠三角的情況——這正是造成了廣東經濟不平衡的主要誘因。對港商來說,新渠道則可擴闊投資領域和效益。一是可利用較偏遠地區的更低成本優勢,進一步強化競爭力。二是擴闊投資領域。紅三角可提供珠三角較少有的自然資源開發加工和冶煉等產業的投資項目。又如韶關過去曾作為新興工業基地建設,曾有一批廠礦等待改造。三是擴闊經營地域。港商擅長經營的餐飲旅店、旅遊和商貿等行業在珠三角已趨於飽和,但在紅三角則仍待擴展。特別是可以港商為前導開發區內的港人度假觀光市場。

擴大珠三角輻射作用

 此外,南沙與紅三角合作還可擴大珠三角的輻射作用,和強化珠三角與粵北和鄰省毗鄰地區的聯繫。南嶺發展起來便可進一步輻射到湘中、贛中、閩西、桂東北甚至黔東南等地,從而擴闊珠三角的腹地。與長三角相比,珠三角輻射力弱是影響長遠發展的主要缺點之一。現時兩大三角洲競爭日烈,故彌補這缺點已急不容緩。霍先生的計劃正合時宜。廣東政府亦要盡力配合,及時加強粵北的基建投資以便加快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

 自然,拓展腹地對作為大珠三角部分的香港同樣重要,故宜積極支持。合作開發南沙是粵港政府洽商合作的項目之一,今後在其中應列入南沙與紅三角的合作計劃。香港更可利用其人才、資金和國際關係等優勢參與計劃,從而為本身的中介角色開拓新領域。故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產生一輪香港——珠三角——南嶺的協作新潮。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