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2-05] 文匯社評:加大力度推進港粵合作

 行政長官董建華赴粵訪問,與廣東省官員商討兩地合作。董特首強調兩地合作須加大力度。廣東省官員表示認同發展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珠江三角洲,把大珠三角放在世界地圖上考慮問題,並相信港粵合作的前景是美好的。在十六大部署內地發展宏圖和廣東省委書記甫到任之時,董特首立即赴粵商討合作事宜,說明特首對推動港粵合作充滿誠意並具緊迫感。

 香港製造業在過去二十年不斷向內地遷移,帶動珠三角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由於有珠三角經濟腹地的支持,香港也成功從一個製造業基地,轉型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國際大都會。由於金融、財務、法律、物流、信息科技、旅遊等服務業在香港蓬勃發展,香港的GDP從一九八一年的一千七百一十億港元,提升到去年的一萬二千七百九十億港元,其中百分之八十六是由服務業產生的。同時,珠三角去年的出口貨物總值,達到七千四百五十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凸顯了珠三角作為全國乃至世界製造業工廠的地位。很明顯,廣東製造加上香港服務,是大珠三角的競爭力所在,也是大珠三角在世界經濟地圖上所具有的無可替代的地位。

 在區域經濟急速發展和周邊競爭力咄咄逼人的情況下,港粵加快合作刻不容緩。正如董特首強調,目前兩地合作須加大力度。我們認為,加大力度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兩地最高決策首長經常保持溝通,是加大合作力度的重要一環。目前港粵合作的機制,主要包括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兩地跨境大型基建協調委員會、跨境聯絡制度等,分別負責兩地策略性合作、基建協調和解決影響兩地邊境地區的日常實務性問題。這些機制往往隔較長時才舉行會議,但大珠三角的經濟形勢變化迅速,因此在這些合作機制外,兩地最高決策首長直接溝通非常必要。粵港合作涉及複雜的歷史因素、利益衝突、認知差異和體制不同,需要兩地最高決策首長排除障礙、平衡利益和尋求共識,才能有效推動下邊的決策部門拿出具體的合作計劃和方案,令兩地合作進入務實和高效的軌道。

 其次,應該加大力度提高兩地合作的效率。過去,港粵合作出現不協調,進展慢的局面。從香港方面來講,這種局面的出現,與過去遺留的運作架構的積弊有關,例如香港的基建工程要經過許多部門審批,公文旅行道路漫長,關卡重重,甚至出現互相推諉和扯皮現象,動輒需時數年,影響了合作的進度。例如西部通道,深圳將在二零零五年完工,香港卻有許多規劃接駁的問題久拖不決。所以,香港要加大力度,大刀闊斧改革和精簡決策架構,提高效率,才跟得上粵港合作的發展步伐。

 再次,加大力度必須首先疏通關卡,加快兩地之間在人流、物流、資金流方面的雙向流動。「過關難」現象之所以長期存在,與回歸前遺留的疏隔內地和畫地為牢的政策和心態有直接的關係。其實,保護主義已經過時。連香港的地產商都不擔憂疏通關卡會影響樓價,原因很簡單,因為樓市終歸要和本地經濟表現掛鉤,香港如果成為經濟孤島,經濟自然不景,樓市豈能獨善其身?所以,盡快疏通關卡,有利推動粵港合作突破樽頸效應,取得決定性的進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