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6] 文匯社評:港粵合作要講大局講互利
行政長官董建華訪問廣東兩日,討論把大珠三角建成世界最有活力的經濟領域、興建港珠澳大橋及港深廿四小時通關等問題,帶起香港社會對港粵合作問題的熱烈議論。香港人對港粵合作表現出超乎過往的關心和緊迫感,確實是一種令人鼓舞的現象。港粵合作既有涉及局部的技術障礙,更有影響全局的觀念問題。就當前來講,講整體大局,講優勢互補,講互利雙贏,對於進一步加強港粵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講整體大局,就是要講包括香港廣東的大珠三角的整體優勢。人們常常喜歡將長三角與珠三角作比較。長三角的整體優勢更多地為世界所了解和認同值得重視。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世界五百強跨國公司,起碼有四百家落戶長三角,珠三角只有二百五十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地區間的競爭,不僅是城市之間的競爭,更是區域之間的競爭。港粵雙方都講大局,合力營造並推介區域的整體優勢,才有可能在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港粵兩地都會從中受惠。特區政府清楚意識到大珠三角的整體優勢對香港的重要性,董特首這次親赴廣東,拜訪省領導,共商港粵合作怎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確確實實將大珠江三角洲建設成一個世界最有活力的經濟領域;最近,政務司長曾蔭權和財政司長梁錦松外訪時,都全力推介香港與珠三角的整體優勢。特區政府的這些努力必定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講優勢互補,就是要講港粵雙方既要注意發揮自己的長處,又要重視利用對方的優勢,形成互補的格局。廣東和香港各自都有明顯的優勢:廣東是一個製造中心,有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和土地資源,有成行成市的配套工廠和企業,已經形成龐大的規模效應;香港則是著名的商業貿易服務中心,有非常開放的經濟體系和廣泛的國際聯繫,有同國際接軌的法律體制,有各種優秀專業人才,有優良的基建設施。「一國兩制」形成的制度差別,也是兩地互補的一種獨特優勢。香港社會關注二十四小時通關,關心港珠澳大橋,實際上是對兩地優勢互補的重視。因為,兩地之間只有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暢通無阻,廣東才可能充分利用香港的服務強項,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香港才可能充分利用廣東製造中心的特色,鞏固服務中心的地位。除非不重視利用對方的優勢,否則,就沒有理由不重視兩地之間的通道建設。長三角整體競爭力日益增強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當地各個城市自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他們這種互相配合、共同發展的觀念,值得港粵雙方重視和借鑒。
講互利雙贏,就是要講合作雙方都要重視對方的利益,將互利作為合作的基礎,以雙贏當成合作的目標。區域經濟內的城市和地區有各自的利益,這是一種客觀存在。大家重視自身的利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任何合作都要講互利。只重視某一方面利益的合作,即使勉強進行也是不能長久的。講雙贏也不是只計較短期誰的利益大一些,見效快一些,而是長遠兩地都得到大利益。
董特首這次訪問廣東,了解到對方非常關注港珠澳大橋的生態及財務安排問題。董特首對此表示非常理解和重視,認為應該進行詳細認真的研究論證。這是應有的取態。我們希望廣東理解香港急需要建港珠澳大橋,但我們不能因此就不理廣東所關注的生態及財務問題。興建港珠澳大橋,也必須講整體大局,講優勢互補,講互利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