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2-17] 再論香港居民的身分認同

■周八駿

 香港永久性居民包括在香港通常居住滿七年以上的非華裔外國公民,香港的中國人也包括持有外國護照的中國人。香港的中國公民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應該只擁有中國籍,但是不能排除其中可能有一些人實際上擁有雙重國籍;同時,也包括加入中國籍的非華裔人士。所以,香港居民的身分認同需要分幾個層次來分析和界定。

身分認同需分層次

 我最早在《香港跨入新世紀的腳步——「一國兩制」的最初實踐》(香港世紀出版有限公司二○○○年八月版)所提出的「香港的中國人」亦即「中國的香港人」的身分界定,首先是就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包括非華裔中國公民)而言,即便他們中有人擁有雙重國籍但只要不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申報,那就應該被理解為他(她)願意做中國公民。其次,香港非永久性居民的中國人,只要他(她)有意也有資格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同樣應當視自己為「香港的中國人」即「中國的香港人」。再次,香港永久性居民中持有外國護照的中國人,只要他(她)有意在香港長期居住下去,則應該對於香港有歸屬感,也應該視自己為「香港的中國人」即「中國的香港人」。

 居民身分認同跟國籍和血緣有密切關聯,卻不等同於國籍或血緣關係,而是還包含了情感、道德、法律等多重因素的關於一個人跟他(她)所長期居住的一個國家或地方的關係的理解或認識。就香港的情形而言,複雜和困難不僅在於她是一個長期對西方國家高度開放的社會,以致永久性居民中包括非華裔外國公民和擁有外國護照的中國人;而且在於她曾經受英國長逾一個半世紀的管治,回歸祖國後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從而,香港的不少中國人視自己為「香港人」而非「中國人」。例如,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二○○二年九月二日至五日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的結果,在區分「香港人」、「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四類的條件下,二成九被訪者自稱是「香港人」。

 香港永久性居民中非華裔外國公民視自己為「香港人」是可以理解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擁有外國護照的中國人不願意視自己為「香港的中國人」而是「香港人」,也無可厚非。但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中這兩類人士如果願意在香港長期居住,則應該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的觀念,奉行「香港本位」。

「香港本位」離不開「香港定位」

 何謂「香港本位」?十年前,一九九二年,我在《香港:伴隨政治過渡的經濟過渡》一書中指出:「在走向廿一世紀的途程中,中國與西方國家在香港既有共通點,又有分歧點;既會有合作,也會有對立或摩擦。面對這樣一種複雜形勢,香港本地企業或人士,應當堅持『香港本位』。所謂『香港本位』,是以發展香港經濟國際化為前提,即:既發展與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聯繫,也發展與東歐國家、南美洲國家及非洲國家的經濟聯繫,更注重發展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聯繫。所謂『香港本位』,必須堅持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避免和反對香港政治國際化,同時依靠港人本身力量來維護和發展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八月版,第三○八頁)

 「香港本位」離不開「香港定位」。十年前,在闡述「香港本位」的同一本書中,我指出:「香港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但是,一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這是香港的特殊地位和最基本特點,是研究和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前提。」(第十五頁)十年後,香港仍然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仍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卻正在與中國內地經濟趨向於一體化。十年前,「中國因素」已隨兩地經濟交往不斷拓展而上升為香港經濟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十年後,中國內地對於香港經濟的意義已不再單純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港人視野應超越港深界限

 一年前,當香港經濟陷入回歸以來短短四年間第二度衰退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財經官員和商界翹楚開始呼籲香港人的視野應該超越港深邊界,香港的商界和草根階層的代表人物更公開要求中央政府允許深港口岸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一年來,經由新成立的「內地和香港大型基礎設施協作會議」機制,開始推行香港與廣東珠江三角洲機場、港口等大型基建設施之間的合作。今年八月,在「粵港台經濟合作論壇」首次會議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首次明確提出包括香港在內的珠江三角洲概念。緊接著,九月於上海舉行的「內地和香港大型基礎設施協作會議」商定,除了「跨界保稅物流快線」外,還將推行「內陸貨物村」。「跨界保稅物流快線」尚實施兩地兩檢,而「內陸貨物村」將推行一地一檢,意味著香港與內地海關之間合作將趨向於一體化,兩地邊界至少在貨物進出這一層面將開始淡化。這一切出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香港欲擺脫經濟轉型困境,在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愈益深入的背景下重返長期繁榮穩定的軌道,務必大力發展跟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其他城鎮的經濟聯繫並拓展經濟一體化。否則,香港將可能因珠江三角洲經濟崛起而被「邊緣化」,將可能因外資和港資大量流入中國內地而被「空洞化」。隨著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經濟趨於一體化,還能視中國內地為香港經濟單純的外部因素嗎?

「香港本位」應與時俱進

 「香港定位」既然與時俱進,「香港本位」的內涵也就增添新的內容。這在本質上是跟「中國的香港人」即「香港的中國人」的身分認同相一致的。有了這樣的基本認識,香港社會關於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也就容易取得原則性共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