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1-28] 副刊釆風.百家廊:請家教的困惑

放大圖片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受到教育。

張映勤

 家教,顧名思義,也就是請家庭教師。不知從何時起,它開始在社會上走俏,成了人們熱衷於討論的話題,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絕跡不過幾十年的「私塾」如今搖身一變又以家教的形式出現,真是令人憂喜參半。家教,請還是不請?成了困惑著大多數家長的兩難問題,我想不少人都為此費過心思。

 現在對每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學習都是首要任務和中心工作。同樣是在學校學習,你的孩子要想超過別人或是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只有給他吃點偏飯,這種偏飯大致只能找家教了。只要能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我們就是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何況花幾個錢請請家教。在孩子的智力投資上,人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慷慨大方過,無論經濟條件好壞,無論孩子是否願意,絕大多數家長對家教寄予厚望,尤其是那些成績中等以下的學生家長,幾乎個個都把請家教作為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一種選擇。

 但是家教是否是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其效果是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卻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過去我總以為請家教的都是些學習成績中等以下的學生,其實不然,不少尖子生的家長也在打家教的主意。在請不請家教問題上,相當一部分家長是出於從眾心理,看別人請了家教,自己不給孩子吃點「小灶」,似乎對不起孩子,沒有盡到當家長的義務。他們的想法是:「反正請家教總比不請好,大不了花點錢。」至於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以及請家教的利弊他們是不大考慮的。

 俗話說「因材施教」,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如果不解決孩子自身的問題,把希望單純寄托在家教身上,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我的一位朋友也在這種從眾心理的支配下要給孩子找一個家教,沒想到讓孩子一口回絕了,理由很簡單。「您看我還有時間上家教嗎?」一句話把朋友問住了。的確,兒子一天的課排得滿滿的,晚上回到家,吃完飯就躲進屋裡作功課,連看電視的時間都沒有,雙休日還要跑到別處去上提高班,即使不請家教,孩子屋裡的燈光十一點以前也很少熄過。

 我的孩子還小,學習也還說得過去,可我不敢保證一兩年之後面臨著升學大戰我不給他找一兩個家教。不是信不過孩子,也不是對學校教育不放心,而是別人都在給孩子吃偏飯,使出渾身解數創造一切條件,咱豈能坐視不管,拿孩子的前程當兒戲,要知道,差個一兩分就意味著孩子上不了好學校或是多花一兩萬塊錢。

 當然,我們的孩子夠累的了,從上幼兒園起就有了學前班、單科班,以後便是暗無天日長達十幾年的學校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書包越來越沉,負擔越來越重,每天做不完的功課,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記得我們上學那會兒,功課少得和現在沒法比,可我還是在上課的時候盼著下課的鈴聲,平日裡盼著放假的日子,對沒完沒了的學習厭惡已極。這個毛病不幸又遺傳到我的孩子身上,從上小學一年級起他就產生了厭學情緒,對學習總是出於一種被迫和無奈,感不到什麼快樂。我相信這絕不是個別現象,如果搞一個調查,如果讓孩子都說心裡話,大概厭學的比例不在少數。我們的教育怎麼了?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快快樂樂輕輕鬆鬆上學去。

 既然連平時的課業都感到厭煩,我們還能忍心再往他那瘦弱的雙肩上增添新的負擔嗎?家教,請還是不請,真成了問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