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2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2-11] 香港應有新視野大胸襟

■筆 鋒

 「大香港意識」的虛妄與「小媳婦心態」的狹隘,是香港經濟無法順利完成與中國大陸經濟腹地密切接軌的癥結。

 香港政務司長曾蔭權最近表示,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各個城市的關係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大家只要同心,不用分誰是龍頭,誰是龍尾,表明紛擾經年的誰是珠三角區域經濟「龍頭」的爭議,似應告一段落。

 無可否認的是,過往的二十多年間,香港在粵港經濟合作領域,曾扮演過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前店後廠」模式增強了兩地的經濟紐帶關係,帶動了珠三角地區經濟的起飛,而廣東及內地廣闊腹地和豐沛資源,也為香港經濟保持強勁發展態勢提供堅實基礎。目前,粵港兩地在人流、物流、資金流及其他方面的交往密切頻繁,也是中華經濟圈區域經濟前所未見的特殊景象。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回歸五年來,粵港雙邊貿易總額已突破兩千億美元,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粵港兩地已逐步成為一個相互依存、功能齊全的大型經濟區域。如今,粵港經濟融合正在醞釀新突破。如何充分發揮兩地優勢,進一步加強粵港經濟合作,加強優勢互補,經濟互惠,共同繁榮,是新世紀雙方必須積極面對的新課題。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經濟遭遇非常嚴峻的挑戰,目前仍處於結構性轉型的關鍵階段,繼續深化粵港經濟融合,將為香港經濟轉型提供新的出路。廣東為當今世界發展得最快、最具活力和最有效率的加工製造基地,而香港依然擁有的自由港、世界一流水平的國際金融、物流和商業營運中心的優勢地位,給粵港經濟融合及港、深、珠、穗之間的經濟互動、互補、互惠提供了新的發展際遇和各種合作的可能性。

 粵港兩地唇齒相依,融為一體,自古難分彼此。優勢互補,經濟互惠始終是珠三角區域經濟的主要特色,但現實中的粵港經濟合作之路,並不像人們預期中的平坦和順利,蹉跎歲月、不盡人意的成因錯綜複雜,潛意識中的「大香港主義」制約了相當部分港人的思考框架,某種程度也限制了香港經濟轉型,以及積極尋找新的經濟發展出路的視野。

 「大香港意識」的虛妄與「小媳婦心態」的狹隘,是香港經濟無法順利完成與大陸經濟腹地密切接軌的癥結。如果不能徹底克服沉湎昔日繁華,顧忌他人迎頭趕上,而不圖新猷、不思進取的心態,則香港將難以在區域經濟融合中繼續扮演「引擎」的角色,更遑論再上層樓,最終恐怕也有逐步被邊緣化的危機。

 香港需要更具前瞻的戰略視野,也需更寬廣的胸襟。 (原載亞洲周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