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3月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3-05] 論壇.合力發展新裝備製造業可推動轉型

放大圖片

楊孫西:香港若與內地聯手發展新裝備製造業,將提升兩地競爭力,促進兩地經濟轉型。(資料圖片)

■楊孫西

 香港若與內地聯手發展新裝備製造業,加強投融資、高新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合作,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將能提高合作各方在全球範圍的競爭力,亦為兩地的經濟轉型和發展,為多種企業和龐大勞動大軍創造無窮的機會。

 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但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無疑需要從各方面合力進行建設。對於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應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突破點。各種信息表明,未來二十年是中國新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的時代。但中國內地傳統產業中的裝備製造業技術還比較落後,而且發展新裝備製造業需要強大的資金做後盾,中國還是一個資金相對短缺的發展中國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經貿中心和信息中心的香港正處於第三次經濟轉型,經濟發展出路問題,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改變主要設備依賴進口局面

 中共在十五大就提出了「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促進國民經濟資訊化」的任務。近三百年的世界歷史告誡我們,西方工業發達大國都是通過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實現工業化的,並且因有強大的裝備製造業而成為工業化強國,而新裝備製造產業是傳統裝備製造產業的升級或延伸,將承擔著為國民經濟各行業和國家安全提供裝備的重任。

 據統計,中國的製造業直接創造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佔整個工業生產的五分之四,為國家財政提供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貢獻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九十,就業人員八千零四十三萬。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中國內地的製造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尚不高,市場競爭實力不強。近三年來,中國內地經濟建設和高技術產業所需的許多設備約三分之二仍依賴進口。其中,光纖製造裝備的百分之百、石油化工裝備的百分之八十,轎車工業裝備、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百分之七十都是進口產品,這種局面亟需改變。

帶動相關行業發展解決失業

 眾所周知,由於中國現正處於新舊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下崗失業群體數量龐大,就業形勢顯得十分嚴峻。因此,盡可能實現充分就業也是事關全面小康目標實現的關鍵一環。香港正處於第三次經濟轉型,亦面臨著失業率高企不下的難題。從香港的經濟發展史來看,製造業對香港的勞工就業和改善他們的生活有著莫大的關係。

 據統計,外商投資中國內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在內地已開業投產的十八萬家外商投資企業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了二千一百萬人,佔全國城鎮從業人口約百分之十。顯而易見,中港兩地若能盡快合作發展新型裝備製造業,必將帶動起相關行業的發展,亦能有效地從根本上解決兩地的失業問題。因此,無論從增強中港兩地整體經濟實力方面,還是從為百萬勞動大軍的福祉考慮,中港合作發展新裝備製造業實在是勢在必行,兩地政府應將扶持和發展新裝備製造業提升到較高的戰略地位上來。

協調兩地工業體制調整

 中國的人才儲備豐富,人力資源龐大。中國又是一個資源大國,有著雄厚的製造業基礎,特別是在造船、航空、鋼鐵、石化、煤炭等領域的發展歷史悠久。因此,中國不僅可以成為製造大國,同時也是新裝備製造業的大市場。目前,香港的高新技術產業鳳毛麟角,但香港資金雄厚、信息靈通,有健全的將科技成果產業化、商品化的機制和經驗。而且,香港是個高度開放的自由港,與世界各地緊密聯繫,可加強對包括新裝備製造業在內的國際科技前沿態勢的識別與響應能力。香港的企業管理也早已同世界接軌,國際市場網絡及其資訊頗為發達。因此,兩地合作發展新裝備製造業,將促進兩地的投融資、高新技術等各方面的合作,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提高合作各方在全球範圍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資金紛紛進入中國搶灘,其中製造業最為突出,尤其是新裝備製造業等資本規模行業備受青睞。目前,有一百多家跨國企業或國際知名企業紛紛參與中國新裝備製造業的投資與合作,將海外技術和資本流向中國新裝備製造業,他們看中的就是中國新裝備製造業的「人才」與「市場」。因此,建議中央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協調中港兩地的工業體制調整,建立健全穩定有序的金融市場,並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不失時宜地充分發揮國家政策導向的作用,促進兩地的傳統裝備製造業的優化升級,加快新裝備製造業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的步伐。 (此文為作者呈交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大會發言稿)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