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4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4-23] 隨想國:癡情不智

興 國

 張國榮自殺輕生,為的是一點癡情。洪昇《長生殿》:「只有那一點癡情,愛河沉未醒。」

 如今,張國榮帶著他的癡情,走到一個永遠也不會醒得過來的世界,留給世人的,依然是元好問在《摸魚兒》詞中那永恆的一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說得好:「為人處世,他告訴自己,必須顧到實際,不可太癡情,太玄虛。」

 想想看,哪一次為情輕生事件,不都是只有那個癡情的人?為什麼癡情的人,總是遇到負心的人?為什麼世上沒有兩個同樣癡情的人相愛終生?

 也許從這個癡字,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吧。韓愈詩:「默坐念語笑,癡如遇寒蠅」癡,是呆滯。

 人一旦癡了,本來的敏銳都失去了,遇到大事出現時,又如何能想得透徹?杜甫詩:「有妹有妹在鍾離,良人早歿諸孤癡。」癡,是天真幼稚。

 人一旦癡了,想法就變得幼稚,以為死就是解脫,其實解脫了的只是生命與意識,那份癡情,還不是留在世上讓別人解也解脫不了?

 漢代牟融在《理惑論》中說:「聖人云:食穀者智,食草者癡,食肉者悍,食氣者壽。」癡,是愚笨。

 人一旦癡了,就必然會做出愚笨的傻事。癡,也是迷戀,也是神志不清。人在神志不清時走上絕路,誰也不能怪,只能怪自己,太癡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