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7月1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7-18] 分化對香港不利

劉宇新 全國政協委員

 根據《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是特區政府不可推卸的憲制責任,是「一國兩制」的大前提,是關係到中央對「港人治港」的信心,這是大是大非大原則問題,對香港的前途尤為重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成功實施舉世認同。回歸六年了,再不完善《基本法》廿三條的立法,平心而論,這有點說不過去。

遊行組織者別有用心

 七月一日上午,筆者坐在收音機旁聽到穿著宗教「博愛」外衣的陳主教在電台呼籲市民上街反對廿三條,聲聲陳詞香港基本人權和自由被剝奪,側座的朋友反問我廿三條立法是不是封閉了廣大市民的嘴巴和捆綁著市民的手和腳。什麼是基本的人權和自由,陳主教好像是說話不顧事實。根據政府公佈,經過近一年的廿三條立法討論和諮詢,舉行過近三百場座談論壇,收到意見書十萬份,公佈了「意見書匯編」,推出條例草案亦回應了立法會議員,作出了多項澄清和五十一項修訂。應該說條例中除有一小部分內容仍有爭議外,很多方面比香港原有法例和其他普通法國家和地區更為寬鬆,令人遺憾的是「別有謀心」的組織者,借著民生、社會和對政府施政不滿的積怨,利用殖民地留下的文化思想教育遺產,配合號召上街捍衛人權的主教,加上先前李先生專程遠遊乞憐「外國勢力呼應」,為反對廿三條立法護航,在複雜的情況下,產生了一系列過度政治化現象。

遊行市民多數不反對廿三條立法

 大批上街市民中背後均蘊藏著不同的申訴。其中有多少是經濟訴求?又有多少真正反對廿三條立法?理性的港人是清楚的,這已從當天傳媒現場訪問部分市民的反應和近日筆者在公共場所與市民交談中已找到了答案。那一小撮硬扛「民意」堅持「擱置」立法,實則要政府永不立法為目的,是站不住腳的。標籤「爭取民主」,煽動「普選」、「直選」,逼人下台,圖謀改變行政主導,改變《基本法》規定的特區政治體制,這是幕後策劃的真正目的。連串近似內地六十年代「文革」式的「倒董」奪權行動有如山雨欲來。是否就這樣「造勢」令董下台?《基本法》已有答案。看來幕後策劃人仍需花多點時間去讀閱「基本法」方可避免做出對港人、對國家民族、對自己極不負責的事件。為平息部分人士之疑慮和縮小社會繼續分化,政府經過連日的苦思,決定作出三項比較爭議性一步到位修訂條文。隨後,考慮到種種因素,決定押後恢復二讀條例草案。此一總攬全局、兼顧各方、大動作的修訂,相信會獲絕大多數市民的支持。

復甦經濟才是解決問題根本

 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分化對香港不利,記得鄧小平在八十年代末已有預言,「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能否成功,不在於中央,不在於外國勢力干擾,關鍵在於港人內部是否團結(大意)。香港正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香港要盡快恢復經濟增長,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盡快完成國家安全立法,集中精力恢復經濟,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正如溫家寶總理訪港時說,香港是中國人的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主人翁地位。我們要理性、冷靜、團結支持廿三條立法,這是「基本法」賦予港人的義務和責任,亦是港人最明智的抉擇。

相關新聞
23條草案再行諮詢    [2003-07-18]
英稱歡迎港就23條作修訂    [2003-07-17]
金魚與金魚缸的故事    [2003-07-17]
孔泉:23條立法屬港事務    [2003-07-16]
論壇.消除怨氣 同心協力 搞好經濟    [2003-07-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