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9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9-05] 補針不能代替自強

 自「七一」以來,中央三兩天就給香港送一份大禮,弄到「天天有睇頭,香港樂悠悠」。港人卻之不恭,但受平均收入不到我們二十分之一的「窮爸爸」潮水式的大禮,感激之餘,也自覺無用、抵衰。

 仔細的點算一下,自年初以來,中央新舊禮物至今共有八份,分別是:西部通道、廿四小時通關、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港珠澳大橋、放寬內地旅客來港限制並提高攜款上限、考慮在港成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加強港粵協調、直通廣州的區域快線等,以後還陸續有來。財爺急忙把增長率向上調整至百分之二,市面乘勝炒作,好像香港「想窮都幾難」,樓股齊飛,「魚翅撈飯」的日子也不遠了。

 真的是這樣嗎?這當然是中央的意圖和我們的希望。但且慢歡喜,以上八大件,能立竿見影的只有內地旅客大量來港消費,其餘都要於幾年之後才陸續見效。

 但是新增加的旅遊收益,估計一年只在三五百億左右,連填補我們財赤都不夠。由此增加的就業機會約三萬個,但我們的失業人口已超過三十萬,還要加上到今年年底消失的七萬個政府撥款創造的臨時職位。這三十多萬失業大軍和他們的家人,合共超過一百萬市民,亦即香港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在未來三兩年間,連吃飯都成問題。

 而在這三兩年間,在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的過程中,更加突出了香港成本過高的問題。我們經過五年痛苦的調整,住宅價錢還是深圳的兩三倍、工資是人家的五六倍。未來的幾年,肯定要加速地調整,加劇的通縮、加倍的痛苦。

 為了適應,未來幾年會有愈來愈多的人趁往來方便搬到深圳居住,降低生活成本。羅湖關口可見,每天回港上學上班的港人日眾。

 「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有助商人和專業人士北上開發內地市場,而估計符合零關稅的要求,只須百分之三十本地涵量。嚴格來說,這近乎合法走私,對香港就業和經濟帶動作用暫時不會很大。

 香港內部消費進一步削弱,但這些向外遷徙的港人不但少在港消費,也少納稅,而其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需要,卻往往要特區政府承擔,平衡預算將更加困難。政府如不大力削減規模、降低支出的話,只有加稅一途。

 三五年間,通過中央的幫助,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之間四通八達,人員往來、貨物出入、資金流通都暢通無阻,客觀形勢當然對香港十分有利,但香港如沒有足夠能力去把握機會,也是枉然。

 以二○○五年落成的迪士尼樂園為例,我們花了幾百億建設,希望吸引大量遊客。但如果我們的其他旅遊娛樂設施不足、酒店房間太貴的話,遊客大可晚上到深圳過夜,稍後更因大橋通了,選擇到澳門或珠海。中央不可能命令他們一定要在港消費的,到頭來香港得益不多。

 同樣道理,我們的貨櫃碼頭依舊「收費世界一流,服務九流」的話,交通發達徒方便了周邊的貨櫃碼頭而已。

 總的來說,中央對香港的政策傾斜只打通了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經脈,大概在二○○六年開始,會逐漸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現在到二○○五年這兩三年,很可能加倍痛苦,之後是禍是福,端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掌握機會。今天與其自我陶醉,以為鴻鵠將至,倒不如上下努力,首先平穩地撐到二○○六年,並且提高香港自身的競爭力,才能發揮珠三角的龍頭作用。

 中央的大補針代替不了我們的努力自強。如果我們蹉跎歲月,到二○一○年,中國與東協國家「十加一」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協議生效,「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所有優惠都通用於整個東南亞,我們又呼天搶地要中央給我們「偉哥」了。  (原載《東周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