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6] 簡化通關手續不可拖延
佘繼標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
中央十分重視口岸暢順通關的重要性,皆因這關乎中港兩地經濟命脈。筆者建議實行國際先進報關模式,提高口岸貨物通關效率,如利用聯網報關,且看早於公元二千年便推行「大通關」的上海,承諾於二十四小時內完成進出口貨物的報關,結果單以二零零一年為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出口增幅便高達百分之三十四,成效顯著,而廣東海關亦於去年開始實施簡化通關手續,將現時八個通關環節減至四個後,海關審理的深加工進出口報關單逾三十萬份,令該省加工貿易出口達二百四十四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多四十六億元,升幅兩成,可見將通關手續簡化後的確可確保通關順暢。所以「大通關」不宜一拖再拖了!
去年六月,廣東實施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監管模式改革,「一次審批,分別報關,自動對碰,重點核查」的管理模式,減少重疊環節,並將現時加工企業通關時的五至七天通關時間縮短一天,減少徵收地方行政費用。其後又於二零零二年十一月開始,容許百多家出口值較高及強勁實力的企業,實現了聯網監管,便利通關,但相對上海及海南島的海口,最多外資集中的廣東省的通關改革還不徹底,上海及海口早已實行無紙化通關,通過電子口岸,利用信息化和聯網監管等優點,由海關計算機系統對進出口貨物報關單證的格式化數據和報關進行自動化通關模式。
據悉,廣東省將於下季開通深圳蛇口、深圳機場福永碼頭及東莞虎門港口岸至香港機場的三條水路,筆者認為當局應在計劃實施後一段時間作出檢討,以準備開啟更多水路,達到真正的「大通關」。
各地政府應設有聯網系統,互相配合,而一地兩檢應盡快推行,最終目標應做到縱使在高峰期,各口岸的通岸時間也不超過三十分鐘,而車輛通關則不得超逾一小時,有利降低通關時間及成本,並要彈性上門驗收貨物,又實行擔保驗放及提前報關,同時要加派人手開足通道,加快驗收;不過這不是單方面的,中港兩地應加強合作,互通訊息,建立緊急機制,應設有突發事故組,一切以方便企業家為目標。中港兩地應及早建立全面的通報機制,在遇上突發事件時可作出應變措施,要知道若未能及時解決所有延誤,將會造成莫大經濟損失,故此建立機制後亦要多加演習,以免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被人為障礙所累,有好的機制也得配合高質素人才。
同時,港方亦應加緊硬件配套,如擴建及現代化皇崗口岸及沙頭角口岸,又要建設跨境公路大橋工程,達到水、陸、空各口岸的「大通關」,兩地共同向外發展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