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9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9-29] 文匯社評:落實CEPA是更大的挑戰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附件,將於今日在港簽署,中央送給香港這份「大禮」的一籃子內容將揭開面紗。如果說,過去一段時間大家主要關注如何確定CEPA具體細則的話,那麼,CEPA附件的簽署,就意味著各方面都要全力轉入具體落實CEPA的工作之中。對於香港來說,這是一種更大的挑戰。

 自今年六月底在香港簽署CEPA框架性協議以來,在香港工商專業界的廣泛參與下,國務院十七個部委與香港方面共同商討確定了CEPA的具體細則,其內容包括在六項附件之中。在CEPA的具體細則中,無論是香港廠商關心的「香港產品」確定規則,還是外界關注的「香港公司」界定標準,都採取了有利於香港的安排。相當部分將享受零關稅的「香港產品」,不是用附加值計算,而是以有利於增加就業的加工工序作為標準。對於何為「香港公司」,也作出了惠及香港的規定,如在港從事實質性商業經營的年限,聘用香港員工,租用場地,向特區政府納稅等。CEPA將有力推動香港經濟的發展,人們將從CEPA的細則中進一步得出這樣的結論。

 CEPA是中央對香港的大力支持,也是香港與內地互利雙贏的安排。這有利於香港擺脫困境,推動經濟轉型。我們要全力作好落實CEPA的工作,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

 落實CEPA,要有新的思維。過去沒有CEPA,與內地的經貿合作不容易協調,香港一些行業的發展空間受到局限。有了CEPA之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例如,李嘉誠先生建議,在深港邊境設立免稅工業特區;當局準備重提「一拖三」輸入勞工計劃等。這都是因為CEPA帶來商機,有利吸引工商界在港投資發展製造業,創造就業職位。現在提出這些問題,可謂「適逢其時」。顯然,我們應該用新思維,重新思考香港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

 CEPA是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的標誌。近幾個月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在內的許多省市為搶奪CEPA先機,正進行積極部署,紛紛提出政策優惠,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向香港敞開懷抱。如何全面把握來自內地的合作機遇,需要香港拿出實實在在的應對方案。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來勢迅猛,市場開放速度之快,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在世貿的框架內,中國市場全面開放的緩衝期不過幾年。CEPA提供香港的商機可以說是轉眼即逝。CEPA只是一紙安排,要將商機變為財富,將構想變為香港經濟發展的現實,還有待各方面的努力。爭取一個好的CEPA安排固然不易,而全面具體落實的難度更大,更具挑戰性,更有實質意義。香港應該認真研究CEPA的具體內容,仔細消化各種優惠政策,提出對策,充分把握CEPA帶來的機遇。對此,我們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