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9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9-30] 丹東輝煌不再是夢想

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鍾雪冰

 朝核危機將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東北亞地區的朝鮮半島,這片神秘土地已展露渴望開放的氣息。與此同時,與朝鮮新義州一江之隔的遼寧丹東市,抓住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契機,正躊躇滿志地規劃進一步開放的藍圖。「中國和朝鮮已經達成意向,共同興建一座橫跨鴨綠江的公路大橋,連接兩國邊境城市丹東市和新義州市。」丹東市市長姜作勇不久前接受本報社長張國良為團長的香港媒體高級訪問團採訪時率先透露這一消息。修橋計劃於今年正式啟動,這已不僅僅是一個溝通兩國的交通設施,正如敏感的商家所料,中朝邊境的商機正逐漸顯現。

 姜作勇市長在採訪中坦率承認,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丹東的自身發展遇到一些問題,加之特殊的邊境環境,未能保持過去的產業優勢,一度落伍。

 但姜市長同時堅信,以丹東的基礎和優勢,再創輝煌並不是夢想。作為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丹東地處東北亞地區的核心地帶,是朝鮮半島重要的陸路通道,也是環渤海、黃海兩大經濟圈的交匯點。

絲綢曾與蘇杭齊名

 建國初期,丹東曾是遼東省省會。抗美援朝時被譽為英雄的城市。七十年代末,丹東絲綢與蘇杭齊名,沿邊、沿海、沿江的獨特優勢使得丹東位列全國十大明星中等城市的第四位。

 姜作勇如數家珍地列舉丹東的亮點。

 首先是資源優勢。丹東森林覆蓋率達63%,位列遼寧第一;丹東也是內地59個重點城礦區之一,其中包括亞洲最大的硼鐵礦;此外,丹東淡水資源豐富,境內大小河流達1320條,有遼寧東部水庫之稱。

 其次是工業優勢。經過幾年的改革、改組、改造丹東形成了四大支柱產業,即黃海大客車為主體的汽車業、凝膠纖維為主體紡織工業、造紙業以及與日資合作的電子工業。

 第三,丹東的對外開放也初具規模。現有一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去年出口總額達8.98億美元,居遼寧第三位。其中,對朝貿易總額達2.2億美元,出口額達1.8億美元。據了解,中國是朝鮮物資來源的主動脈,朝鮮所用輕工產品、機電產品基本都從中國進口,在目前惟一溝通兩地的鴨綠江鐵路大橋上,每天都有近千輛貨車通過,運送物資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韓商在丹東已表現出強勁的投資潛力。仁川市政府、韓國產業資源部已分別在丹東一次性購得土地,建成兩個工業團地(園區)。目前由韓方投資的基礎設施已經完成,待企業全部入駐後,兩大園區的投資規模將達4億美元。此外,韓國還在丹東投資興建了一個農業園區。

五大優勢奮起直追

 第四,丹東的基礎設施完備,海、陸、空交通條件好。姜作勇表示,目前丹東正積極爭取朝鮮旅遊包機航線,成為國際空港;丹東大東海港年運量已達606萬噸,即將啟動二期工程,預計兩年內達1000萬噸;此外,丹東至北京、瀋陽、長春、大連、青島都有直達客貨列車,市內已實現鄉鄉通路,今年啟動村村通油路。

 第五,丹東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資源保護區8個,省級7個,是全國優秀旅遊城。

 姜作勇充滿信心地說,在全國十四個沿邊開放城市中,相對沉寂的中朝邊境如今已成為開發潛力最大的一片熱土。丹東制定未來五年發展規劃,進行了大規模調研,確立七大重點發展領域,以老工業基地改造為主線,實現港口興工、資源興工、重現傳統產業優勢,將丹東定位成中韓邊境的貿易通道、吉林省的海上通道,創造丹東新型經濟發展格局。

中日韓曾商建海底大通道

 香港媒體高級訪問團此次在丹東採訪時了解到,中、日、韓三方曾在五年前共同簽署協議,同意建設被譽為「21世紀偉大創舉」的海底大通道。

 這條海底隧道以日本東京為起點,途經韓國漢城、朝鮮平壤、新義州,至中國丹東、北京,再經莫斯科,最終到達英倫三島,貫穿亞歐。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朝鮮不同意建設,海底大通道計劃被擱置。全國政協前任主席李瑞環考察丹東時預測,百年之內,這條海底隧道一定會修建成功。

金正日關注中國開放

 接近官方的權威人士透露,2001年1月朝鮮領袖金正日在訪問北京、上海回國途中,曾在丹東會見遼寧省官員,對中國農業產業化及開放政策表示過相當的關注。

 據介紹,金正日兩年前訪華時,朝方曾提出嚴密的安保方案,請求中方配合。中方尊重朝方意見,在丹東至北京鐵路沿線,每100米派一名戰士,背對專列站崗,直至北京。而金正日返國途中,在丹東停留二十分鐘,並在專列約見遼寧省及丹東市黨政領導。知情人士表示,會談中,金正日對內地開放政策、農業產業化表示關注,並詳細問及蔬菜大棚技術等問題。他給人的印象是親切友好、思維清晰。離行前還不顧嚴寒,只穿件短袖襯衫到車廂門口,與大家揮手告別。

外資排行榜 港列第二

 市長姜作勇接受採訪時表示,港資在丹東發展情況良好,目前處於外資總量第二位,並希望港資在服裝、電子產品領域更有作為。

 據介紹,在丹東的外資排行榜中,日本居第一位,日資企業共有116家,總投資1.585億美元。香港名列第二,港資企業共105家,總投資8617萬美元。第三位是韓國,企業總數161家,投資額達8361萬美元。

 港資企業投資丹東主要集中在電子元器件、服裝、塑料製品等領域,規模較小。姜作勇表示,希望港商在擅長的電子、服裝領域發揮優勢,並鼓勵港商參與丹東農產品深加工、裝備製造業等項目中來。

迄今無朝鮮人大批偷渡

 針對香港媒體訪問團提出中朝邊境管理問題,丹東市市長姜作勇表示,丹東至今未發生大批朝鮮人非法越境事件,對於個別偷渡客,丹東方面均採取人道措施,勸返回境。

 姜作勇表示,由於朝方邊境管理措施相當嚴格,加之鴨綠江特殊的地理環境,由丹東入境的朝方偷渡者非常少。即使在鴨綠江上游魚翅島和下游黃金坪地區,由於兩國陸路相連,「跨一步」越境非常容易,但這些地區經濟條件優於朝鮮內地,非法越境者寥寥。

 對於過往發現過的個別非法越境者,丹東方面考慮到朝方嚴格的邊境制度,對越境者均採取人道主義措施,令其自覺返回。

丹東未來五年七大重點招商引資領域

 重點發展領域    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單位人民幣)

 汽車零配件、電子資訊、設備製造三大支柱產業 以黃海大客車、丹東車橋廠為龍頭,計劃未來五年銷售收入達100億。

彩電、彩顯、機頂盒、汽車組合音響、光碟機,新型電子元器件、晶片產品為主體的電子資訊業,預計未來五年銷售收入達60億;積極參與遼寧裝備製造業分工,特別是裝備製造配套分工。輸變電設備等設備製造收入銷售收入五年爭取實現40億。

 紡織、造紙兩個傳統產業 丹東紡織廠目前完成轉制,成為大型國有企業轉制典型。

鴨綠江造紙廠是九大造紙廠之一,計劃五年銷售收入達25億。

 食品飲料、精細化工、醫藥三大特色產業 以水產品為主的食品加工業,預計五年達25億銷售規模。

 以硼礦藏深加工為代表的精細化工業預計五年達18億。

 醫藥化工業預計五年達6億。

 電力、冶金、石化大型生產項目 電力:北京華能總公司明年為丹東電廠換兩台60萬千瓦發電機組;國家電國總公司在丹東新增四台可逆式發電機組,共達120萬千瓦;中朝發電公司也將實行發電機組改造。

 冶金:利用丹東鳳城儲量達2.8億的硼鐵資源,發展鋼鐵加工。寶鋼、鞍鋼爭相洽談建廠開發。

 利用港口城市條件,發展石化工業。

 農產品深加工 發展優質稻米、貝類、草莓、對蝦、板栗、畜牧6個產業帶。

 旅遊業、現代服務業 丹東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資源保護區8個,省級7個。今後五年將引入外資開發旅遊產品,打好鴨綠江旅遊牌。

 基礎設施建設 丹東至大連高速公路項目已啟動,主動接受大連輻射。

建成東邊道鐵路項目,即實現丹東至寬甸、懷仁、吉林通化、牡丹江一線通車,使丹東成為吉林出海口。

 爭取中朝旅遊包機航線,使丹東機場成為國際空港。

 中朝合建鴨綠江公路大橋,該專案近期啟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