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讀書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0-20] 小思一生結書緣

放大圖片

從閱讀得到樂趣,使小思老師對什麼書都感興趣。

圖文:鄭依依

 一年前,小思-盧瑋鑾教授-從教席上退下來,全力在中文大學裡的香港文學研究中心擔任主任。但人退下了,心裡對教育理念還是放不下,正如對閱讀的熱愛是不會放棄一樣。教育的理想、書的緣,對她或許是一生都放不下。

開闊視野看生命

 在大學裡,盧教授總是被親切地稱為小思老師,記者亦很自然的喚她老師,敬意油然而生。而小思老師對於她的老師亦是十分敬重,尤其是一位使她脫離平凡的人生軌跡,走向更豐盛生命的老師:在真光中學任教的莫可非老師。

 「中三那年,正值少年的惆悵期,總是為很多事很悲苦,總是很多事要思考,例如想什麼是人生等等。但那年代哪有什麼心理輔導呢?幸而在莫可非老師給我介紹的書單裡頭,有唐君毅老師的《人生之體驗》,這是對我生命有決定性影響的書。」

 小思老師說,就是《人生之體驗》,令她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對死亡、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剖析,總是簡單的一兩句就說到她的痛處。「自此我明白不應滿足於小圈子的看法,而是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生命。亦因為接觸到《人生之體驗》後,我對唐老師產生的敬佩,使我立志要考進新亞書院,親炙唐老師、錢穆老師、牟宗三老師等這些博學賢能之士的教誨。」

線裝書代替玩具

 因此,小思老師特別感謝莫老師。但當時就讀金文泰中學的她,又怎會認識到莫老師呢?

 原來,小學畢業後,除了她一人外,其他的同學都是升上真光中學,而莫老師課餘除了在新亞書院兼職外,亦為真光書院的學生補習,小思老師就常常跟以往的同學一起受莫老師教導。慢慢地,莫老師發現小思有良好的文學根基,是可造之材,便特別給予小思開列好書書單,要她細讀,例如馮友蘭的《新世訓》,亦在書單之列。

 小思老師年紀輕輕就有良好文學根底,這要追溯到她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那時我還未進入小學。因為媽媽愛好古典文學,家裡有很多線裝書。當時的孩子哪有什麼玩具?閱讀成了最好的消磨時間方法。但這些線裝書裡的字又深、又排得密麻麻,小孩子看不懂,只好看每章節前的繡像,認識繡像裡簡單的說明文字,故事就由母親和外婆一點一點的講給我們聽。」

閱讀成樂趣根源

 慢慢地,《水滸傳》裡一百零八個好漢,每個的綽號是什麼、使的是什麼武器,小思老師都牢牢地記得了。但對於故事的內容,她總是不滿意。「外婆是老人家,說來說去都是那麼幾個故事,悶死我!後來我逐漸認得多些字了,便自己去找書來看。」

 讀著讀著,閱讀很自然的成了她的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知識學問建立的基礎,而且是樂趣的根源。自小,小思老師便不滿足於只讀一類型的書。《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豐子愷的漫畫、外國翻譯文學、誌異小說如《聊齋》等等,小思老師或在小學、或在中學便都看過了。

 直到現在,她的床頭還是放滿不同類型的書,從散文、到回憶集、以至有關文化的專題,隨手拿來一本,她都可以輕鬆自在的看。小思老師說,她已經養成了閱讀任何一種書都可以紓緩心情的態度了。這是因為她從任何的文字都可以發掘出趣味來。

 從書架上,小思老師拿出一本書,原來是日本作家妹尾河童的《廁所大不同》。記者起初只以為老師要說的,是她對於通俗的讀物都會看,但她繼續在書架上拿出一個大文件夾。打開文件夾,卻是一大疊有關廁所的剪報和圖片!

幾米繪本一樣看

 小思老師說:「廁所是反映文化的一個重要指標,與當地人民的生活和教養息息相關,而且是騙不了人的。當我發現了這一個道理後,廁所對我就變成了有趣的東西,我便開始收集和閱讀有關的文字和圖片,甚至自己去旅行時都會留意當地的廁所,慢慢地知道得越多,廁所又變得更有趣。」

 同樣地,閱讀亦是一樣。她說讀書如果是為了寫論文,自然會很痛苦,但如果把閱讀和吸收知識本身視為一件有趣味的事,自然能從中得到樂趣:「從不知到知道,是快樂;從知道擴展到其他的知道,是更快樂。」小思老師這樣說。

 因此,至今她仍是孜孜不倦的讀呀讀,即使是流行的讀物,如幾米的繪本、台灣的言情小說,她亦拿來一看。當中的樂趣是,「經過分析後,起碼我知道它流行的原因,我知道怎樣向同學評說它的好與不好」。仍是為著教育而著想。

感謝老師

 訪問過程中,小思老師對於記者,不似純是訪問者與被訪者的關係,更似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常常提點記者不足的地方,指示如何做得更精確。所以,當小思老師說多謝莫老師的時候,記者亦想說:「多謝你,小思老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