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0-22] 文匯社評:不要再搞笑了

 飽受負面消息困擾的「維港巨星匯」昨日又出現「羅生門」事件:負責籌備活動的公關公司說本地三位歌星辭演「維港巨星匯」,而歌星所屬唱片公司則聲明,是主辦單位通知不用參加演出,而非唱片公司主動辭演。連串事件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議論,要求就「維港巨星匯」的種種問題追究責任的聲音隨之高漲。我們認為,事後的總結問責雖然必要,而當務之急,是有關方面須及時檢討,採取補救措施,全力安排好隨後的大部分演出。

 本來,政府當初決定為「維港巨星匯」包底,時間倉促,未能詳細考慮;而舉辦機構又缺乏經驗,出現一些問題,並不奇怪。不過,整個匯演陷入今天的困局,的確是始料不及。政府有關部門一開始就放棄監管,出現問題之後又沒能及時作出應變,對當前混亂之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整個「維港巨星匯」的費用是一億三千萬元,政府包底的數額高達一億元。這差不多等於是政府舉辦的活動。用納稅人的錢舉辦這樣大型的活動,政府部門當然必須履行監管的責任。然而,有關部門只管給錢,卻不理人家怎麼用錢,不管納稅人的錢用得是否物有所值。其實,「維港巨星匯」隱藏的問題,自當局披露要用八千萬公帑包底時,已經開始浮現。當時,輿論譁然,劣評如潮;其後出現滾石樂隊「唔嫁又嫁」,十個贊助商因爭拗太多退出贊助,一些本地歌星因車馬費較外地歌星少而紛紛辭演;而整個「維港巨星匯」的對外宣傳少得不成比例,甚至沒有向內地及東南亞地區遊客積極推介,以致門票銷售情況未符理想,等等。有關部門一直都是消極被動,在組織、宣傳、推廣、售票等各方面,都沒有一個周全的計劃;對事態的發展懵然不知;出現問題後又依然故我,沒有作出應變。如此處事,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維港巨星匯」的風波,實際上反映了一些政府部門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一是不珍惜公帑,二是運作機制僵化。面對財赤高企,政府部門仍大手大腳浪費公帑,難免導致群情洶湧;面對問責要求日高的社會,政府部門不能掌握群眾脈搏,不能根據事態的發展作出應變,必然大大損害政府的管治威信。沙士一役,突出暴露了政府運作體制僵化的痼疾。雖然專家的調查報告將問題歸咎於體制,而沒有追究官員的責任,但不少市民不能接受。政府官員應該從中吸取深刻的教訓,不能墨守成規,「遇事不變」,等到事後將責任推給體制。市民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官場文化。香港現有的行政體制沿用已久,政府官員必須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積極主動作出改變,才能適應「港人治港」新環境的需要。

 「維港巨星匯」耗費巨大,影響廣泛,若成效奇差,不僅有金錢的損失,而且會傷害香港的形象。匯演的大部分演出即將陸續展開,涉及這項活動的工商、民政、財經等多個政府部門,都應該及時檢討過失,亡羊補牢,相互配合,作出補救,不要讓這場展現香港「盛事之都」形象的大型活動再鬧笑話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