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0-22] 文匯論壇.「好事」與「壞事」僅一步之遠

放大圖片

「維港巨星匯」活動混亂,引起不少批評。

——「維港巨星匯」開局不利的經驗教訓

馬逢國 立法會議員 新論壇召集人

 「維港巨星匯」活動產生混亂,有三大教訓值得吸取:政府對耗資巨大的商業經營不能輕易「包底」,既然決定「包底」就應該一抓到底,並且要有系統的推廣和宣傳。

把納稅人血汗錢不當一回事

 前晚在添馬艦舉行的「維港巨星匯」第三場演出,和前兩場一樣,以不到五成的低入座率黯淡結束,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也承認這次活動產生混亂,把原本「一件好事」變成「爭議的事」。有位高官甚至聲稱,只不過是一億元吧。這種把香港納稅人的血汗錢不當一回事的輕佻態度,更是令人氣憤!

好心不一定能夠辦好事

 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原因眾說紛紜,一時難有結論。不過,這也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好心不一定能夠辦好事,「好事」與「壞事」之間,往往只是一步之遠。如果方向不當,又加上時機選擇錯誤,辦事又欠佳,缺乏周密的部署和應變,「好事」就會變成「壞事」。過去六年來,我們就經歷很多這樣的例子。

 舉辦「維港巨星匯」,是香港經歷了史無前例的SARS浩劫之後,特區政府為了重塑香港的國際大都會形象,凝聚人心,加強商界和市民之間團結的一項盛大活動。其構思是通過連續四個周末共十五場的演出,邀請多位國際級和亞洲區巨星出場,向全世界展示香港的多元化和迷人動感。這個計劃聽起來的確不錯,而且,還有前段時間邀請皇馬球隊來港,掀起全城熱潮的成功先例,這次為什麼還會搞得灰頭土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大教訓值得吸取:

一億元包底非常不妥

 第一、對於這類雖有社會意義,但耗資巨大的商業經營活動,政府只宜鼓勵支持,最多動用少量資金,發揮牽頭和「槓杆」效應。不宜直接出面承辦,更不能輕易以鉅款「包底」。

 政府為組織這場活動,承諾以一億港元包底,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妥的。因為,這類活動雖然深具社會意義,但畢竟是以商業演出的模式進行,所耗費的資金又不是一個小數。雖然,單靠民間來做這件事情也比較困難,但政府可以採取其他間接支持的方式,如運用現有資源,協助組織和進行宣傳等,來鼓勵民間機構承辦,相信在香港,有心有力的人士和機構還是不少。如果民間方面表示有困難,就應該實事求是地減少場次,縮短時間,不宜好大喜功,把攤子鋪得太大,一味追求轟動效應。其實,上次邀請皇馬來港,政府也不應該包底,其成功只是幸運。

估計失誤 掉以輕心

 第二、搞這樣的大型活動,一定要有嚴密的組織和周到的部署,由經驗豐富的機構主持。政府既然決定動用鉅款包底,就應該一抓到底,像過去成功組織「七.一」回歸慶典等活動一樣,認真對待,不容有失。

 這次維港巨星匯,牽涉面廣,持續時間長,場面浩大,工作繁重,光靠不善於搞大型活動、搞演唱會外行的美國香港商會,根本是不行的。就算是一個投資推廣署來做,恐怕也是人手不足。政府應該由一個司長主持,成立跨部門的組織委員會,調動更多的部門和人手,由口碑好、信譽高的演出公司承辦,再發動更多的團體和機構參與,官民合作,政府、商界和市民一齊共同來辦好這件盛事。可惜政府有關負責人對這件事情估計失誤,掉以輕心,以為把工作交給香港美國商會主辦就萬事大吉,結果導致亂象叢生,應對失當,風波不斷,吸引力大打折扣,把一件好事糟蹋得不成樣子。

手法粗糙 缺乏宣傳

 第三、缺乏系統和有針對性的宣傳,難以吸引到不同層次的觀眾。

 參與這次演出的本地和國際巨星有不同的類型和表演風格,各有不同的「擁躉」。因此,既要有系統的推廣,更要有針對不同場次和不同巨星的宣傳,這樣才能把這項活動有頭有尾地開展下去。不過,我們並沒有見到主辦機構有這樣的宣傳活動,更看不到有針對龐大數量的內地觀眾的推廣,這樣粗糙的手法,賣座率高才是怪事!

總結教訓 盡力轉圜

 事到如今,如何收場?為了香港社會的大局,為了香港的對外形象,為了成億的公帑不至白白倒入大海,政府有關部門必須想方設法,盡量組織好剩下的活動。應該看到,維港巨星匯僅僅開頭,還有十二場表演。如果能夠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由更高層的政府官員出面,負起責任,加強協調,強化有針對性的宣傳推廣,特別是吸引到內地龐大的觀眾,相信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