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1] 香港輿論熱烈歡迎楊利偉訪港
楊利偉訪港助撥陰霾
《星島日報》昨日社評摘要:
楊利偉自太空凱旋回到地球僅兩星期,就來到香港與市民見面。全國省市都希望楊利偉到訪,香港能先成為繼北京後楊利偉首個到訪的地方,顯然又是中央特別照顧的安排。
七一大遊行前後,中央照顧香港的措施一浪接一浪,尤其是開放內地居民來港自由行,對扭轉負面情緒效用立竿見影。但是,近日隨著沙士報告發表,以及巨星匯與平機會爭議等連串事件,社會氣氛再趨於負面。楊利偉的親善之旅,本來是為增強港人的國家認同感,現在則又添上了「搞好香港氣氛」的附帶功能。
香港人今次由爭取至獲得楊利偉訪港,過程充分顯示上下一心,上至行政長官董建華抓緊在曼谷會晤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機會提出要求,下至政府各部門和民間的籌備工夫,還有趕製太空船模型的商人,都發揮了非常高的效率。
楊利偉完成征空壯舉至今不足半月,中央答應安排他來港時間更近,但在這麼短的時間,本港不但安排好各項活動和展覽的場地,而且門票分配和派發也做得有條不紊,由參觀神舟五號太空船返回艙,到參加大球場歡迎會,分得清清楚楚,與維港巨星匯派門票所產生的混亂情況相比,高下立見。
楊利偉訪港行程的安排,顯示香港人眾志一心所能夠發揮的驚人效率,值得港人自豪。事實上,要是巨星匯的籌備工作也能夠如此,也許不會產生如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所形容的「好事變成爭議的事」的後果,甚至可能成為每年一度令港人自豪的國際盛事。可惜,巨星匯籌辦安排混亂,各自為政,結果令人難過。
楊利偉尚未到港,但籌備他來訪的過程,已經足以提醒生活在大大小小爭議中的港人:中央對香港提供了照顧,還需要港人同心協力,發揮出世人稱羨的效率,香港才能夠擺脫無盡內耗的泥沼,如楊利偉般飛揚翱翔。
藉楊利偉訪港激勵港人鬥志
《明報》昨日社評摘要:
楊利偉訪港勢將掀起旋風,然而,我們更應該借鑑楊利偉的成才經驗及中國宇航科技自力更生的奮鬥歷程,激勵身陷低潮的港人勇闖難關,再創高峰。
據報道,中央政府本來決定載人太空船成功征空後,下月中舉辦隆重的表彰大會,然後派楊利偉等人來港,但由於特首董建華在泰國參加APEC之際,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建議盡快讓楊利偉來港,中央政府為應特首的要求而改變計劃,讓楊利偉提前訪港。這樣的安排,本身已經有很大的政治信息,如果要楊利偉在訪港行程,再刻意體現這種精神,就會畫蛇添足,而且會混淆了楊利偉身為太空人的專業形象。
我們認為,楊利偉一行來訪,香港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機會,讓這些頂尖的太空人、航天專家,成為刺激港人對探索宇宙的興趣、航天科技的知識,讓市民,尤其是我們年青的一代,認識到只要立志做一件事,是大有機會成功的——中國是在美俄二國拒絕技術支援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自行研製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
我們企盼有關方面在設計楊利偉的行程時,更多側重於符合其太空人身份的活動,比如楊利偉跟大學生、中學生對話,甚至公開演講。向太空英雄歡呼的活動可以有,而且也是符合市民意願的,但不能本末倒置,損失了刺激香港學生學習與思索的大好良機;如果能藉這些太空專家訪港,令港人多認識自力更生總有成功的一天,則是錦上添花。
最熱烈地歡迎航天英雄們蒞港
《商報》昨日社評摘要:
航天英雄們的到來,不啻是能讓香港市民大開眼界,學習航天知識,見識現代高科技的成果;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航天英雄們的到來,能讓廣大香港市民親眼目睹國家的巨大進步,了解國家的嶄新面貌,體會中華民族崛起的脈搏,從而必將極大地激發起廣大港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近一個星期來,香港掀起的中國航天熱持續升溫,航天英雄蒞港之事即是媒體的賣點,更是市民不可或缺的話題,許多香港社團更早早作好準備,以隆重的儀式迎接航天英雄的到來。置身香港的人們都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市民對航天英雄的期盼和熱望心情,更能感受到港人為國家進步而油然而生的喜悅。正如一位市民所言,我們的航天科技位居世界前三甲之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怎能不為國家感到驕傲和自豪呢?
內地已經走向了全面的改革開放,不僅經濟飛速發展,成為全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而且開始能夠給香港的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特別是由於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一改人們對中國高科技落後於世界的看法。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國家發展和科技成就,作為中國人的一分子,廣大港人怎能不由衷感到振奮和自豪呢?又怎能不心向國家,情寄中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