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10] 文匯論壇.投紮根社區候選人一票

放大圖片

民建聯區選候選人都紮根社區,協助居民解決不少問題。圖為民建聯參加區議會選舉誓師大會。 (劉國權 攝)

■吳士樑 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市民在決定新一屆區選投票取向時,必然要更加重視候選人的政績、政綱和誠意,要看其有否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廣闊視野,而並非一些空泛的宣傳口號、政治化的議題或嘩眾取寵的手法,從而選出可以為繁榮穩定香港作出貢獻,真正代表區內居民參與地方事務、維護居民權益的實幹區議員。

 這次區議會選舉,是1999年10月舉行的香港特區首屆區議會選舉之後的第二屆選舉。由於受明年立法會增加直選議席的影響,各政黨均將這次區選視為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前奏,為明年立法會選舉試票,在許多選區都出現了各大政黨爭逐議席並派出新丁上「火線」的局面。

區議會面對迫切民生問題

 香港特區首屆區議會無論從法理地位、角色功能以及代表性等方面,都比以往的區議會更形突出。而在本港「沙士」疫後重建經濟的新形勢下,全港十八個新一屆區議會正面對一系列有關社會民生的迫切問題,包括如何刺激區內經濟活動,妥善處理舊區重建所帶來的問題,進一步改善一些地區治安和解決黃業泛濫問題,如何在「沙士」後切實改善屋h的環境衛生問題,以及更好關注區內老人、青年、學生問題和就業問題,等等。

 只要稍加回顧本港區議會的歷史,清楚了解回歸後區議會的非政權性區域組織的功能及其民意與務實兼備的職能,就會明白珍惜和維護香港政制轉變平穩以確保社會穩定發展是何等重要,就能明白以香港繁榮穩定、改善社會民生的大局為重應是第二屆區議會選舉必須奉行的一項重要原則。

選民重視實務

 區議會是依照《基本法》第97條的規定而組成,即「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其一,明確了香港特區區議會為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其二,明確了香港特區區議會承擔的非政權性的職能。

 《基本法》有關區議會的條文雖然不多,但卻很重要。在現有憲制架構下,區議會不但是特區政府體察民情的主要渠道,而且是推介政府政策、在經濟困境中紓解民怨的適當組織。區議會不但是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正面力量,而且也是政府集思廣益、聯繫市民決策的重要源泉及中介橋樑。由此可見,區議會選舉是一項地區性選舉,選民應著重與其息息相關的民生及實務性問題,而候選人事事政治化的宣傳手法也不易為選民接受。

 回歸以來,由於出現了種種經濟、民生上的困難,社會上有些不安情緒,民眾對政府施政感到不滿。「七一大遊行」之後,中央及時採取了多項支持香港經濟復甦的有力措施,CEPA細則簽署,港珠澳大橋落實,「個人遊」越開越廣,以及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訪港掀起前所未有的愛國熱潮。本港人心思定,經濟復甦,政府和私人機構紛紛調高經濟預測數據。不容置疑,近來本港社會經濟政治形勢有所好轉,反映特區政府在中央大力支援下改善施政初見成效。對此向好局面和勢頭,任何愛國愛港的市民莫不額手稱慶。然而,抗中亂港勢力又豈會甘心失敗、善罷干休,故本港社會仍然政治暗湧不絕。

亂港派挑戰社會穩定

 事實上,抗中亂港勢力正打著「民主」、「民意」旗號,想延續「七一」效應,繼續以反對《基本法》第23條立法為幌子來干擾本屆區選和明年立法會選舉,這是對香港特區與中央關係的公然破壞,也是對香港社會穩定的公然挑戰。現在離區選投票日只有不到兩周時間,無論從各黨派的區議會候選人在相關地區短兵相接的競選活動中,還是從電視台舉辦的唇槍舌戰的區選論壇上,都可以清楚看到「民主派」陣營竭力以「政治議題」作宣傳,妄圖以此壓迫對手,推高自己候選人的投票率,還用抹黑手法攻擊對手,踩低他人抬高自己,甚至不惜用暴力威脅對手,到處招惹火頭。而且,「民主派」候選人,不少被「空降」區選,不但沒有任何實質的地區工作往績,只是企圖挾「七一大遊行」的餘力撈政治本錢,狙擊愛國愛港候選人當選。必須指出的是,抗中亂港勢力若以為靠「政治議題」可以扭轉選情,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他們疏離經濟,又罔顧民生,凡事政治化,才是真正偏離民意。

民建聯紮根社區

 綜合十八區選情可以看出,在很多選區基本上是民建聯和民主黨對決的格局。民建聯今屆區選的策略是「全面參與」,希望其更多候選人能走進區議會,為社區注入發展新動力。民建聯這次區選候選人不但有不少新人,並且都紮根於社區,在民生、環境、交通等事務上協助居民解決不少問題,口碑俱在,得到很多居民的認同和支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