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14] 生活語絲:巴金華誕

吳康民

 香港作家聯會籌辦巴金先生百歲華誕慶祝,要我寫一篇感言之類的文章。作為巴金的老讀者,理應動筆,但因剛動了眼科手術,未能應命。十一月八日下午作聯又舉行巴老華誕慶祝會,我欣然應約參加。特別是大會請來內地四位專家學者,其中有我心儀已久的詩人、散文家邵燕祥,更非前往聆聽其發言不可。

 果然,四位講者邵燕祥、陳思和、李存光、葉辛的簡短講話都十分精彩。

 我在少年時期,大約十歲左右,就是文學愛好者。雖然大學念的是化學工程,畢業後從事的又是教育事業,但終身都與文學結緣,而且成為半個寫作人。今天能夠舉筆流暢,都要拜我國文學大師巴金、茅盾、魯迅等之賜。多讀、多寫才能揮筆自如,信然。

 少年時期讀巴金的《家》,它的反封建主題頗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鳴。我雖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小家庭,又是一個男子,封建壓迫的感覺並不強烈。但成長中感受到的社會上的封建壓力,男女絕不平等,封建剝削的殘酷,這種種都深印在一顆少年的心裡。為此常常追讀魯迅的小說和雜文,茅盾和巴金的小說,成為當年的唯一愛好。

 巴金的創作豐收期都在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像許多文學巨匠一樣,巴金在五六十年代並沒有力作面世。在「文革」那樣的黑暗的日子裡,巴老更受到粗暴的批判和剝削了寫作的權利。直到八○年起寫了講真話的《隨想錄》,才又再度震撼世界。

 我在會上發言,說從巴老的作品中,學到做人要正直,敢於講真話和愛好文學這三點,至今信守不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