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14] 文匯社評:大學生應做改革的促進派

 八所大學的學生代表昨天與財政司長唐英年會面,要求不要削減大學經費。唐英年表示政府是「巧婦難為無米炊」,除了投資教育外,還有其它範疇要投資,所以在滅赤目標上須大家共同努力。但學生代表不滿政府的回應,部分大學的學生會決定如期罷課。

 對部分大學生代表的表現,社會各界和輿論並不認同。如果他們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動輒罷課,盲目抗爭,這只會有損本港大學生的形象。本港大學生代表以維護香港長遠利益為由,反對削減大學經費。但何為香港長遠利益?這是一個需要用理性態度認識的問題。清代張潮在《幽夢影》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其實,讀書也和認識社會一樣,閱歷深淺不同,視野與角度的不同,就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本港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十分優越。他們未踏入社會之前,難免對艱難時世和民生困厄缺乏認識,對香港迫在眉睫的財赤亦缺乏危機感,因而對教育資源分配和香港長遠利益之間關係的認識,難免如隙中窺月,未得全貌。政府、社會、教師和家長在肯定本港大學生朝氣和熱情的同時,宜引導他們多了解社會,多了解政府為何要減少開支,以增加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把他們引導到理性對待削減經費的思路上。

 其實,在校大學生只要了解一下已經畢業的學兄學姐的情況,就可能受到啟發。近幾年畢業的本港大學生,搵工極為艱難,即使竭盡努力找到工作,部分人月入往往也只有五、六千元。他們一踏入社會,就已經感受到香港飽受財赤危機、成本調整和轉型困難等問題的困擾。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大家共渡時艱,也需要加快包括改革大學體制在內的各項改革步伐。如果本港大學生能理性對待這一問題,將參與的熱情用之於推動大學改革,對社會、對大學生本身皆有益處。

 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表示,政府削減經費背後的目的,有可能是重整大專教育體制。不論政府有否此目的,我們認為,政府、社會、大學生及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借助削減經費的契機,推動本港大學體制的改革。

 首先應該改革的,是本港大學結構過於單一化的狀況。本港只有公立大學而沒有毋須依賴公帑的私立大學,八所大學都依賴政府撥款,社會捐款不多。這種單一化的體制,不利形成大專教育百花齊放的局面,剝奪了學生和家長的更多選擇,也使本港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增加大學學位受到制約。而且,八家大學都竭力向「研究型」發展,「教學型」功能被嚴重忽視。這樣既分薄了資源,也不利培養學生。

 其次應改革的,是本港大學不合理的高成本結構。目前,本港大學教職員的薪酬福利是世界上頂尖級的,佔了大學經費的八成以上,而且不同學系的教授講師領取相同工資,是典型大鑊飯制度。過高成本不僅增加政府撥款壓力,而且導致教育改革舉步維艱。

 作為社會未來的棟樑,大學生知書識禮,應該代表改革的潮流,成為社會除弊佈新的先驅,沒有理由成為改革的阻力和抱殘守缺的角色。社會各界期待本港大學生做教育改革的促進派,還望大學生勿負眾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