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5] 文匯社評:破產再度升 經濟仍脆弱
本港破產個案數連續下降四個月後,十月份再度上升,達一千六百多宗,較九月份增加一成四。
近期因本港貿易對象需求增加,個人遊刺激旅遊業復興,本港失業率開始見頂,負資產減少,樓市趨穩止跌,令整體經濟氣氛有所好轉。但破產個案再度上升,登記冊上的本港公司數目不斷減少,通縮持續,失業率仍然高企,都說明本港經濟仍有不少隱憂。特別是本港財政狀況持續轉壞,更是宏觀經濟脆弱的表現。
儘管政府已調高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至百分之三,但由於宏觀經濟脆弱,經濟增長呈現不穩定和不平衡狀態,一旦貿易出口對象情況有變,靠旅遊業獨沽一味,勢難保持經濟復甦勢頭。
造成本港宏觀經濟脆弱的兩個突出原因,一是成本過高而且調整困難,二是政府開支過大而且難以控制。
本港成本高企不下,嚴重侵蝕了整體競爭力。僅以集裝箱處理成本為例,本港成本為全球最高,付運一個標準箱到美國,包括碼頭處理費和運輸費在內的成本,深圳比香港便宜三百一十七美元。過高的成本,令本港集裝箱港口的「龍頭」地位岌岌可危,深圳港十月份集裝箱吞吐量首次超過香港葵涌港,而上海港則與葵涌港「打成平手」。 本港作為亞太航運物流中心,集裝箱吞吐量對整體經濟舉足輕重,因為本港包括港口業在內的物流業、貿易業所創價值,佔本地GDP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五,創造了大約六十萬個就業職位。本港的集裝箱港口地位受到挑戰,給香港敲響了警鐘:各行各業包括政府和公營機構,都必須加快成本調整,否則香港的優勢和領先地位將一一拱手讓人,導致經濟邊緣化和孤島化趨勢加劇。
政府公共開支高踞不下,財赤陰霾揮之不去,對香港的評級、聯繫匯率制度的穩定和市場信心,均造成負面影響。香港公務員和公營機構員工的薪酬福利過高,比全球最富裕的五國均高,比本港私營機構平均高出百分之五十七。再加上每年三百億的公共醫療開支、逾六百億的教育開支、二百六十九億的公共房屋開支、一百七十億的綜援開支,形成勞斯萊斯式的公共醫療服務、大學體制和公屋福利,造成領綜援好過打工的現象。顯然,龐大的公共開支是低稅制根本難以承受的。
但令人憂慮的是,無論是政府調整成本或削減開支,都遇到巨大阻力,而且這些阻力往往演變成政治風波,令政府各項改革舉步維艱,也使社會陷入無休無止的紛爭之中。政府和公營機構成本和開支降不下來,拖累本港整體經濟調整陷入困境。而且,香港經濟脆弱的深層次隱憂,還在於泛政治化的社會風氣。當內地和周邊地區都在傾力發展經濟的時候,香港卻在熱衷政治鬥爭。經濟競爭力的此消彼長,不難從中窺見。
面對本港脆弱的經濟,政府和社會各界都應增強危機感。香港應借鑒內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成功經驗,克服泛政治化傾向,把精力和時間集中到加快經濟調整和固本培元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