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20] 置喙香港削減教育經費

楊劍龍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近來,有關香港特區政府削減教育經費成為新聞的熱點。從內地來的我,對於香港社會法律制度的健全、行政制度的規範、市民素質的提高等深為讚歎,但對於香港特區政府削減教育經費,卻有些看法。

 大陸自改革開放以後,將科教興國作為戰略方針,整個社會上下全力支援教育事業,1996年以後,成為教育財政制度變革強度最大、教育經費增長最快的時期。據統計:1996年至2000年全國的教育經費,是1990年至1995年的2.17倍,平均每年增長12.7%。老百姓有兩句口頭禪:「省什麼也不能省教育,虧什麼也不能虧孩子。」教育是國家的未來,孩子是民族的希望,這是任何人都深以為然的。雖然,大陸幅員遼闊,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但是中央政府仍然千方百計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並發動「希望工程」,以社會集資改善邊遠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育的問題。大陸這些年來的發展,離開了教育的發展是完全不可能的。

對香港教育應長遠規劃

 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國際性大都市,多年來香港的飛速發展,使其成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成為享譽世界的「東方明珠」,這與教育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尤其是香港的高等教育多年來為香港社會提供了諸多各方面的高等人才,可以說如果沒有香港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就沒有香港繁華的今天。在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近些年來香港的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房地產的一蹶不振、旅遊業的每況愈下、金融業的風光不再等等,確實令特區政府捉襟見肘大傷腦筋,雖然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雖然有香港市民的群策群力,但是短時間內仍難以改變這種狀況。特區政府將削減教育經費作為擺脫香港財政赤字的一條出路,曾試探將教育經費削減30%,這當然會引起香港教育界人士的不滿,也會激起香港大學生們的反對。

 香港自回歸以後,總體上進入了一個轉型時期,在政治體制的轉型過程中,經濟也進入了一種轉型,此次的政治體制的轉型是軟性的,而經濟的轉型卻是有切膚之痛的,這與每個市民的實際利益密切相關。香港有著雄厚的經濟基礎,經濟的轉型有其自身的規律,走出經濟困境的時期並不遙遠。目前,特區政府處心積慮地考慮如何走出困境,但是必須有一種長遠的構想與規劃,不能將教育看作令主人隨意擺佈的猴子,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地對待。現代教育的產業性質已經為諸多人士所認可,釜底抽薪必然有礙於教育,有礙於教育必然有害於香港的未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