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26] 教育要鬆綁 經費應跟上

楊耀忠 立法會議員

 最近,削減教育經費一事,鬧到滿城風雨,人心惶惶;幾間大學的學生更走上街頭,以罷課表現對政策的強烈不滿。

 誠然,政府在財政緊絀的情況下,想到「節流」,減少撥款是很正常及可以理解的。但一項政策若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缺乏與其它政策的協調,缺乏全盤性計劃的話,必為將來埋下不少的炸彈,亦令社會經濟走向死胡同。

教育投資不可忽視

 目前,香港經濟下滑,不得不面臨經濟轉型的危機,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正在於周邊國家、地區教育的開發及經濟的發展。當他們掌握了足夠的工業技術水平後,便搶走了香港密集型工業的飯碗。香港想要保持競爭力的優勢,就不得不向知識型經濟的方向邁進,不得不在教育投資上多加把勁。

有所為 有所不為

 必須承認,消滅財赤人人有責。然而民建聯認為,在經濟轉型的巨浪的衝擊下,就不得不深思:如果我們今天純粹為滅赤而滅赤,要教育界承擔部分的社會責任,那麼將來的社會是否能承受得起知識型經濟體制下,後繼無人的窘境?答案其實很明顯。因此,今天我們面對的不是願不願意承擔社會責任的問題,而是社會的發展容不容許我們這樣做的問題。我們相信,任何一項政策的制定,總要有著一定的前瞻性,總要配合相應的大氣候作出適當的協調。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乃是一種智慧。

香港不應作繭自縛

 其實,在知識型經濟全球化的聲浪下,教育投資已成為加強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競爭力的實業。以香港目前的教育投資而言,根本不算多。以2002年度為例,教育經常性開支僅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75%。這與世界各國比較,明顯有一段差距。同年,美國在教育上的投資約佔GDP的10%,英國約佔5%,台灣則佔6%,連中國內地亦急追而上,教育經費投入佔GDP的3.41%。香港要打造下一波的全球競爭力,不加強教育的投資力度,反而削減資源,豈非作繭自縛?

不應削減教育資源

 這幾年,社會上一直嚷著教育要鬆綁,但經費不鬆綁,教育憑什麼鬆綁?大學三改四,中學改制,小班教學,課程改革,師資再培訓,這些都是市民的願望,亦是世界的潮流。然而這一切又確實在在需錢。我們明白政府「巧婦難為無米炊」的苦衷,政府又是否理解教育界同樣的心情?

 教育背負著一個國家、社會國民素質及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對於經濟轉型中的香港而言,可謂尤為重要。削減教育經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未來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恐怕我們將來未必就能承受得起。因此,民建聯認為,就算政府目前財政拮据,無力加大教育事業的投資,亦不應著意削減,束縛教育事業的發展,滯礙經濟的起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