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8] 政治局委員學習列強興衰史
何亮亮 鳳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
從去年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形成了集體學習制度。十一月二十四日政治局集體學習安排的內容是十五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歷史考察。首都師範大學齊世榮教授、南京大學錢乘旦教授就這個題目作了講解,談了他們對這個問題的體會。
教課內容的啟示
過去政治局學習的題目比較「實」,多是經濟、法律等方面內容,這次學習的題目,似乎比較「虛」。令人感興趣的是,政治局委員為什麼要學習十五世紀以來的世界史?兩位世界史專家教課的內容,可以給我們以啟示。十五世紀,是西方國家邁出現代化步伐的時候,也是中國落後、衰敗的開始。中國當時雖仍是個統一的大帝國,但極度的封閉、自滿、僵化已注定了其後的命運。
對於中國來說,十五世紀是一個由強轉弱的關鍵時期,更是一個失去發展機遇的時期,期間值得後人總結的經驗和值得吸取的教訓實在太深刻。十五世紀前期,明朝統治下的中國,以鄭和七下西洋為標誌,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全球航海的國家。當時鄭和的船隊,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船隊,也是最強大的海軍混合艦隊,其規模和遠洋航海水平之高,至今猶令人稱奇。鄭和的艦隊傳播中華文明,並且在所到之處剿滅海盜、平定叛亂,促進中外通商友好,促進了各種文明的交流。鄭和本人是穆斯林,他是最早在爪哇(今印尼)傳播伊斯蘭教的。鄭和艦隊控制了馬六甲這一戰略要地,控制了印度洋。
可惜的是,明朝的統治者沒有利用這一大好形勢,面向海洋,在鄭和下西洋形成的海洋科技和工藝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使中國成為全球性的強國。在鄭和船隊最後一次遠航返回之後,明朝皇帝以至於後來清朝的皇帝都厲行海禁,閉關鎖國。
十五世紀末,西方殖民主義以遠比鄭和落後的船隻和科技,開始了地理大發現的進程,開始了工業革命。葡萄牙人佔領了被中國放棄的馬六甲,開始了西方對東方的征服。
九國近代興衰的經驗教訓
兩位教授共就九個國家近代以後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及國家興衰的經驗、教訓作了講解。這九個國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美國。其中,除蘇聯外,都是昨天或今天的資本主義強國。
為什麼不斷有一個又一個偏遠小國驟然興盛,成為所向無敵的霸主?為什麼不斷有一個又一個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衰敗乃至消亡?為何歷史上的強國都只能維持一個世紀左右的霸權?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規律和共性,中國從中究竟應領悟到什麼經驗或教訓?
錢乘旦教授認為:其一,一個國家要想強盛,統一的民族國家是前提。做不到這一點,不要說強盛,連生存都有問題。
其二,以國家的力量推動重商主義,是富強的一個重要方式。
其三,現代化的道路有多種模式。他的看法是,在經濟發展方面有英、美、法的「自由經濟」模式,有德國的「統制經濟」模式,俄國採用的是政府直接干預的政策,等等。當然人們可以說西方國家都走了一條「資本主義」的路,但又有多少「非西方」國家沒有走資本主義的路呢?
這九個國家,強是什麼原因?弱又是什麼原因?中國現在正在一個發展過程中,總結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失敗教訓,有利於中國確定國策,確定發展方向。
錢教授在談到這次教課的時候說:「我們提交的是一個全面的報告,不僅僅談了經濟、科技話題。我們非常強調制度的創新。」從制度創新來說,重商主義、工業革命是一種經濟革命,也是制度上的。蘇聯搞計劃經濟,也是一種制度創新。
政治方面也是這樣。民族國家提倡中央集權就是制度創新。英國和法國也都是有制度創新的,當然做法不同。美國的政治制度也是有可取之處的。錢教授說,「我們從這些國家的發展史上應該學到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時候都要站在時代前列,跟進時代潮流。如果跟不上了,就一定會掉下去。」
能否抓住機遇是關鍵所在
胡錦濤在這次學習會中指出,無論是從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看,還是從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展歷程看,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一個國家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勝利的關鍵所在。歷史一再表明,機遇極為寶貴,稍縱即逝。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握住了機遇,落後的國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弄潮兒;而喪失了機遇,原本強盛的國家和民族也會不進則退,成為時代發展的落伍者。
政治局委員這次集體學習的內容,有助於海外了解中國領導層治國的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