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22] 教育界應與社會共渡時艱
梁劉柔芬 立法會議員
政府面對嚴峻財赤,各部門都要一起承擔,削減資源。教育統籌局終於公布,明年削減大學整體經常性撥款,由去年逾一百二十二億元減至一百零六億多元,減幅約百分之十三。不過,早前大學生們卻站出來,要求「不要削減院校經費」,險些兒釀成學界的罷課潮,引起社會的關注。
其實,教育經費是一項長遠投資,培養人才,有助社會的先進發展,因此有關的教育資源本應不同於政府其他普通開支的一般計算;若要與學生說句,不如等待經濟好轉時,才再重新接受教育,這是絕不可能的,簡直是天方夜譚。
「巧婦難為無米炊」,就連醫療、社會福利等開支,都要被削減資源,教育界實應無可避免地與社會共渡時艱,當然不能例外。
港教職員工資福利世界一流
香港的教育開支歷來已高,相比世界及亞洲所投放的教育資源,實是數一數二之高。香港的學費與其他國家的相比,處於較低的水平,但教職員的工資和福利,卻較其他國家的為高。
監管大學浪費現象
然而,當局不能只為救一時的財赤,卻忽略長遠投資,試想很多貧窮的父母,寧願勒緊自己的褲頭,也要供養子女讀書、上大學,冀望子女他朝總有出頭天,脫離這個貧字。因此,當局不妨監管各大學的各項收費,如是否需要建築美輪美奐的宿舍、是否需要額外另撥津貼予校長,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刀切去削減資源。
節約和善用資源
與此同時,教育統籌局亦應懂得節約資源,避免雙重浪費。早前審計署還炮轟教育統籌局浪費公帑最少八億元,規劃中學學位的失當,一方面丟空二萬多個中學學位,另一方面斥巨資二億四千多萬元買私校學位,造成雙重浪費。
當局努力節約資源,教育界、學校也要安守其位,節約、善用資源,精簡管治架構、人力資源物盡其用。
加學費不是理想辦法
或者,分科收費不失為一個可取方法。始終加學費不是理想的做法,只是把全部責任轉移在家長和學生身上。在顧及公平原則,研究不同科目的學費數額,是可取的,但必須要經長時間的研究,因為當中涉及問題很多,如考慮主修及副修科目的收費如何釐定,故不得倉卒推行。
除分科收費外,又可以考慮逐步放寬予大學的自主權,從收生、學系學生數目分佈、招收本地生和外地生比例,均可以交由大學彈性地處理和決定。
總而言之,大學教育乃是百年事業,為未來社會作出人才的投資,它不是一項簡單的消費開支而已,因此總不能只顧眼前的財赤問題,卻忽略了長遠的投資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