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3月2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服務專區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3-25] 物有所值:香港電影院的變遷

放大圖片

約1910年雲咸街的明信片,正中紅色金字頂矮屋是「比照」戲院,時值約三百元。

鄭寶鴻

 電影發明於1895年,四、五年後,已有電影在香港放映。

 早期的電影放映場名為「喜來園」,所謂映場,是在各街頭圍一布幕,供觀眾入內觀看。

 到了1903年,有一間「新喜來生動畫院」,固定在中環街市對面新填海旁(現恆生銀行所在)放映電影(當時稱為:「天下各國生動畫片」),票價為:頭等位六毫、板位二毫,以當時幣值計,相等於數天工資,十分昂貴。

 稍後,「新喜來」改為「奄派亞EMPIRE影畫戲院」。

 香港的第一間正式電影院為開業於1907年、位於雲咸街的「比照」。跟著有1910年代的「香港」、「九如坊」、「域多利」和1920年代的「新新」、「新世界」、「西圍」、「東園」、「皇后」,以及九龍的「廣智」、「景星」、「油麻地」、「大華」、「新九龍」等多間。此時,不少老牌戲院如「同慶」、「高陞」、「太平」等上演大戲(粵劇)的戲院亦不時放映電影。

 1930年代,新開設的電影院更多了,其中著名的有港島之「中央」、「娛樂」及「東方」。而九龍的大電影院則為「平安」(現平安大廈),「娛樂」則為第一間「冷氣開放」的電影院。此時,電影開始由默片改為有聲。

 日佔時期,因電影來源短缺,不少電影院改為上演粵劇或話劇,「皇后」戲院亦易名為「明治劇場」。

 戰後,電影的製作更加蓬勃,新落成的電影院更多,當中包括灣仔的「麗都」、「金城」、「國民」、「環球」,銅鑼灣的「樂聲」、「豪華」,北角的「璇宮」、「都城」以及石塘咀的「金陵」等多間。至於九龍區則有尖沙咀的「樂宮」,旺角的「勝利」、「百老匯」、「麗聲」等多間。

 1950年及60年代為電影院的全盛期,但之後不少影院陸續消失,只餘下為數不多的「迷你影院」。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名譽顧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服務專區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