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6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采風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6-29] 聊天室:深情的承諾

放大圖片

國家主席胡錦濤(右)早在二○○二年年底便曾到河北西柏坡考察。

韻 婷

 所謂「必誠於中,始形於外」,心誠則必定從言行見之。今天國家領導人的平民色彩,親民作風,一直備受海內外傳媒高度讚揚,這其實是源自中國「以民為本」的觀念,還有中國尚「和」文化的體現。

 在陝西考察工作時,胡錦濤總書記就親自走到貧苦大眾的身邊,和農民拉家常:「我是來走親戚的,是來看望鄉親們的。」一句簡單的家常話,質樸無華,但言淺意深,道盡對民情的深切關懷。

 或許世上仍有不少「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情況,但假如執政者的心中沒想到群眾,腦中沒有民情,朋友中沒有窮親戚,那麼如何能建立「人民共和」?

 新一屆中央領導人就選擇在西柏坡這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考察,這也是他們的第一次集體亮相,胡錦濤總書記帶領著一眾政治常委,在西柏坡作出了深情的承諾:「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一直以來,中國的治國理念是「以民為本」,而中國領導人考慮的,正是如何能透過具體的工作去維護、實現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當年,毛澤東在西柏坡把共產黨的執政比喻為「赴京趕考」,並作出了諄諄告誡:「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他以身作則,訂下了「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的規矩。

 今天中國的執政者,沒有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全賴當年工農聯盟的窮兄弟前仆後繼,流血犧牲的精神。當全人類以「消除貧窮」為共同使命時,中國的領導人實早已視之為首要任務。

 現在的中國正處於經濟和社會的轉型時期,也是社會矛盾與衝突發生的階段,改革的進行,原有的利益格局與分配難免有所改變,或重新組合,如能從「和」之中化危為機,衍化新生,達致「和實生物」,體現出「以民為本」的真誠治國理念,自然能令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