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7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7-12] 馬浚偉同理心 領少年向好走

放大圖片

文:鄭依依

 隔了大半年,「讀書版」再訪馬浚偉,小伙子變瘦了,卻也更結實。就像他「社會實錄」系列書籍,已經來到第三本《向好走 向壞走》,透過出版表達他對社會關懷的心意,一步比一步堅定。

 十個少年誤入歧途的故事,構成了這本書。馬仔和同事、社工,到街上「踩區」、「執」半夜隨處留連的孩子,跟仍受著監管的少年犯談天,把經歷輯印成書。輕至踏在好與壞的邊緣,或嚴重到曾被定罪的年輕人,馬仔都堅信:「他們不是壞的。」

 他認為人性本善。「人自出生,總是希望向好的。中間出了差錯,是缺少了輔導,沒有人給予他們向好的機會。」要引導年青人向善,犯了錯的要把他們扶正,最先要明白他們的問題。

蹲馬路 體會書中真理

 「篤篤」地敲著桌面,他一臉認真:「問題青少年,與青少年有問題,完全不同。」一再重複,馬仔要記者留意箇中意義:青少年只是偶然出錯,成年人不能把他們的問題,放大得像隨身掛著的標籤;再硬梆梆地把自己的要求,套到孩子身上。這無助了解和幫助糾正孩子的問題。

 「在海濱公園通宵達旦聊天、穿耳環染頭髮便是學壞,這種想法已經過時。」馬仔解釋:「用我的角度去解決你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出發點根本不一樣。處理青少年問題,最重要是同理心。」

 代入對方,設身處地去感受,正是第一本談EQ(情緒智商)的書的內容。丹尼爾.高曼的《EQ》於六、七年前出版,「強調同理心,就能感同身受;看到的,就會徹底的不一樣。」看到隨街蹲著的青少年儀態不雅吧,不妨也試試,原來蹲著還很舒服呢;和三五知己徹夜談天,也很過癮,只要明早不會不能上班上學-和青少年一同在路邊蹲過的馬仔,最能體會書中道理,所以才如此建議。

 沒有同理心,根本不能融入青少年中和他們坦誠溝通,更別說感受到他們的難題。卻也不必「啪」過「FING頭丸」,才能明白孩子FING得有多HIGH,然後勸他們莫吃毒品。馬仔生在品流複雜的深水步,道友、流鶯是街坊,沒有學壞,卻屢屢把朋友從踏上歪路的關頭一一拉回來。

出書助人 實現社工理想

 「我反省過,發現自己天生有個強項,說話有技巧,容易說服人。」一個別人眼中頗頑皮的朋友就對馬仔說過:「爸媽說道理,我可不願聽呢,但從你口中說出,聽在耳中,卻很妥貼受用。」

 他又愛觀察,經常留意同伴的長處。有些朋友唱歌比他好、外型也更佳,卻只欠機會,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華。馬仔曾得益自別人大方給予的機會,更懂珍惜。「畢業後,我應徵朗文出版社。規定是18歲才錄用的,我穿上西裝、結上領呔,看來明明21歲了,實際卻只有16歲半。面試的主管特別通融,請示了上司,便成功了。」

 「人需要別人認同和幫助,如果因為欠缺機會而走入歧途,豈不可惜。」他嘆道。堅信學好學壞,最後選擇權總是自己掌握的馬仔,自年少志願成為社工,給迷失的少年,指出走正途的希望。 

 出這本《向好走 向壞走》,正好實現了馬仔當社工的理想。每解決一名少年的心理障礙,馬仔都「好有成功感。」

關懷 使命必達

 這全仗心中有股熱誠的動力,「不要想像被許多眼睛望著,成功了可以很威風地舉起V字。沒有人看仍然去做,才叫真正有心。」做予別人看,幾次後便不想再做了;有人得到幫助,才是最實際。

 因此,社會實況系列不會定下最後的一本,不會限制出到甚麼時候:「社會問題會不斷浮現,總之盡力,直至做到沒有能力的最後一刻吧。」像背負了使命,馬仔要以藝人的身份,為青少年以身作則,借影響力給他們起帶頭作用,「千萬不要帶頭作壞。」

 但埋首演藝工作的話,馬仔卻會感到枯燥-浸在紙醉金迷的演藝圈,日久,會不自覺脫離社會現實。藉出書,可以再和社會緊密地連上,活得更實在。「我自小是屋h仔,和社會很貼近。」對於他,關心社會,便似自然而然。

 「中國人都有尋根的情懷,想了解自己的社會。從熟悉的環境入手,便更親切。」他建議年青人,讀一讀《香港左派鬥爭史》,了解近百年來,從來在主流聲音中失聲的一群老愛國,如何在港英統治下,備受壓迫。

 書中記載:港英政府曾要查封旺角勞工子弟學校,收回改辦為官校,旺勞奮力抗衡,爭取各界支持,保留旺勞,最後達致旺角成為沒有官校的地區。

 或許,馬仔希望藉著此書,讓青少年從這段學界血淚史中,比較、反思,而知道、珍視自己身處的幸福,往後,像他堅定地,向好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