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6] 文匯論壇 香港:2012年的啟示
袁金浩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總裁
2008年的北京奧運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和廣州亞運會,令內地重點城市更趨國際化、更開放;而世貿組織的條款促使更多海外投資者直接進入中國。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一定受到考驗。雖然鄧小平先生曾說中國需要更多香港,但香港市民都不能自滿,不能只靠體制、法治、資訊、地理環境去延續我們核心價值的優勢。由現在開始到2012年這段期間是關鍵的。
剛從北京、上海和廣州公幹回來,感覺香港分外熱烘烘,報章登載七月一日遊行,除了報道各界訴求,亦刊登遊行數字的爭拗,隨著立法局的SARS報告的公佈,更有衛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和醫管局主席梁智鴻醫生的請辭。誰受批評,誰受讚賞,誰應負責,誰應辭職,亦為重要新聞。對於作為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總裁的我,最能吸引我的注意是民政事務局局長在出席民建聯十二周年會慶時說,大家在遊行中應該高喊「為香港明天更好而爭取」的口號。誠然,這對我來說是鼓勵的句語,正如中央領導為國民爭取在2012年達到全民小康的願景,其實2012年對香港是個重要的年頭,因為07、08年的普選被人大常委否決不能成事,所以我們應寄望於2012年。至於被視為民主黨大腦的羅致光提出暫且擱置07、08年普選的爭議,在立法會選舉讓中央看到民主派可以與特區政府充分合作,減少商界和港人的憂慮,這是務實、穩定、和諧的表示。這是需要和迫切的。這亦是我今次從內地公幹後,有感而發。
北京奧運動力非凡
在北京,我在王府井東方廣場君悅酒店碰到好友高盛集團執行董事胡祖六博士,他剛在清華大學商學院作了專題演講,對國內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並對當地商管學生素質、學養和市場洞察力極之推崇。同時,酒店大堂中亦擠滿西裝筆挺的中外人士,包括阿根廷總統率領的龐大工商訪問團,更有參加當日舉辦的中國投資基金的數百位財金人士。
其實,在北京,無論在東單,在西單,在大街小巷的購物區,在炎夏中,人們仍自由自在地購物,邊行邊談,這不是特別節目,而是天天如是。最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北京舉辦的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動力,提高生活素質的宏願,並為北京列為國際政經城市群,邁進一大步。在京期間亦適逢美國著名速遞公司聯邦快遞(FedEx)宣布在中國十大城市設立服務,並增加中美貨運由每星期11班至23班,凡此種種證明國內城市積極對外開放,香港如何發揮協同作用呢?怎樣去保持亞洲物流中心呢?北京在努力中,在進步中,香港市民怎能不拚搏呢?
上海成為長三角龍頭
在黃浦灘海濱三號晚餐(Three on the Bund)確是難忘。黃浦江兩岸五光十色的霓虹廣告,加上柔和淡黃的射燈將浦東的高樓大廈和浦西莊嚴宏偉的歐式歷史建築,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糅合一幅動畫。它既有過去,也有現在,這可媲美有山有水我們的維多利亞港,但香港要珍惜這寶貴天然資源。從燭光紅酒,歡笑言談中,聽到從鄰座傳出夾雜英語、法語、德文和日文的會話。這令我想起剛在巴黎結束的中法文化年,國務院新聞主任、前上海市副市長趙啟正所說的話,他說:「在國際對話中,主要是在經濟中心城市之間進行的,如紐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東京等。在中國是上海。」在短短的十二個年頭,從鄧小平在1992年對上海發展作出決定性的宏觀大計後配合當地各級官員決斷的推動,令浦東地區從農地中發展為中國國際金融中心,在過去五年中不少世界政經領袖參加國際大型會議,譬如財富論壇、亞太經合組織等高峰會。上海更有全國著名的大劇院、博物館、體育場、賽車跑道和不少的五星級大酒店。重要的是有五六十所大學和專上學院。上海人不單有創意,學習快,很容易跑上時代尖端。
近日,上海市政府發表第十個五年計劃,在未來五年維持平均GDP增長9-11%。在2005年每人平均收入為每年美金6,500元,而科研投資為GDP2.5%。在新投入人力市場的人士,他們都是受教育超過十四年,即大專水平。這值得我們借鏡的。誠然,高級科技的硬件可以用金錢去建造,但人才發展和軟件配套亦同樣重要,這對上海雖是一項挑戰,但上海人是務實和拚搏的,加上創意,像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那樣努力,那樣適應環境。此外,江浙文化歷史薰陶配合解放前的歐美遺下的大都會的品味,將上海在短短十數年間重現昔日光輝,更凸顯璀璨的前景。2010年上海要舉辦世界博覽會。不言而喻,長三角的城市將上海作為龍頭城市。
廣州向香港謙讓珠三角龍頭地位
說起龍頭,香港曾被譽為珠三角龍頭城市,因為早期內地開放「前店後廠」的模式,香港和外國投資者藉香港東方之珠進入廣東珠江流域設廠,造成世界大工廠。由於其他內地地區逐步開放,加上周邊城市經濟發展快速,減慢香港的經濟增長,因而香港的龍頭位置漸受影響。剛從泛珠三角九省採訪回來的傳媒得知,他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廣東不折不扣是泛珠三角合作的龍頭。他們又說香港亦應體認「爭泛珠龍頭,香港不必,亦不能。」此外,一名廣東官員對訪問團說這個龍頭位就算讓你香港舞,你舞得起嗎?香港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去接待甚至協調各省嗎?現時廣州有亞洲最大的展覽館,最大的機場,更有連接廣東各地和其他省市的公路和鐵路網,能遠達東盟其他國家。我今次在穗時感覺到廣州市民有一份自豪感,一份成就感,但並不自滿,更為進入另一高峰而努力。以前廣州多以香港為榜樣,現以歐美為學習對象。他們的市領導直接走向紐約、倫敦、巴黎,並能與當地市長和商界領袖平起平坐,最近廣州市長張廣寧和副市長陳明德分別訪問法國和美國是個例子。成功申辦2010年的亞運會,更給予廣州的認同。
香港應發揮自己強項
在2010年,上海與廣州同時舉辦盛事,香港的光芒難道會被蓋過嗎?其實香港有其核心價值,亦有其他成功的因素,就是務實、穩定及和諧。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在中西體制文化影響下,香港國際金融和地理環境等仍有優勢,但應好好發揮本地的強項,提升競爭力和服務素質。當前急務是維持社會穩定和諧,去化解內部矛盾,減少對立,改善香港和中央及內地的關係,這是個大課題。同時特區政府重大的挑戰是令它的管治得到市民認同支持和建立威信。對於只是識批評祖國的人士,最好能讓他們認識內地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素質。中央政府應積極與他們對話,邀請他們回國訪問,加深了解國情。其實,多些交流,多些了解,少了對立分化,這樣才能發揮合作精神。
總括而言,2008年的北京奧運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和廣州亞運會,令內地重點城市更趨國際化,更開放;而世貿組織的條款促使更多海外投資者直接進入中國。香港現作為亞洲國際都會都一定受到考驗。雖然鄧小平先生曾說中國需要更多香港,更多上海,但香港市民都不能自滿,不能只靠體制、法治、資訊、地理環境去延續我們核心價值的優勢。由現在開始到2012年這段期間是關鍵的。我們應摒棄對立,齊心協力在民生事項、政府管治、經濟發展、教育、人力資源作出實質的建議,不應繼續糾纏於意識形態於議會內外政治的爭拗。在祖國朝著進入全民小康的階段,同時我們應記著2012年所帶來的啟示,香港不能因內地城市發展而被邊緣化,我們更應在民生、政制、經濟、基建等領域共同努力,和衷共濟,為香港市民福祉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