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0] 中年悲歌:經濟復甦未受惠
【本報訊】(記者 李永青)香港整體失業率數據表面看雖有改善,但中年以上低技術勞工的失業情況仍然嚴峻,其中尤以40至59歲組別更困難。年齡介乎50至59歲人士,今年3月至5月份的失業率高達9.1%,成失業重災區。這批失業者中不少以往從事製造業及建造業。
專家建議,香港應加強本身的整體競爭力,如拓展本來就有優勢的物流業,方可紓緩這批中年低技術者的失業壓力。
曾一度甚為風光的建造業,在1997年樓市高峰期時,失業率僅2.9%,但金融風暴後,新樓建造量大減,建造業的失業率大升至今年3至5月份的16.1%,居各行業之首。製造業亦出現同樣情況,失業率由97年的2.9%升至今年3至5月份的6.1%。
建造業失業率16.1%居首
對於這批中年低技術勞工來說,失業性復甦的情況十分嚴重,科大經濟系主任雷鼎鳴建議,首先政府可增加職位來換取時間,可行方法包括,盡快落實興建港珠澳大橋,大嶼山物流園等,大規模地創造職位,吸納市場低技術勞工。另一方面則要同步提升本港人口教育質素,培訓大批專才,讓本港有足夠專業人才,使經濟轉型至知識型經濟,失業問題方可紓緩。
倡拓物流吸納中年勞工
香港物流協會秘書長葉啟明指出,只有減低成本,才可增強業界競爭力,紓緩中年失業的困局。他解釋說,受內地經濟強勁增長帶動,今年物流業生意理想,不少物流公司均增聘人手,職位包括倉務管理、包裝及司機等,其中便有不少屬中年人士的新增職位。只要物流業的成本能進一步下降,料業界可再增聘6000至7000個有關職位。
談到減低成本的方法,他認為,香港港口吞吐量仍然排名世界第一,但因香港碼頭處理費太高,令部分廠家改到深圳鹽田港出貨。他建議香港的處貨費減低20%,便可吸引更多貨源經港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