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1] 特稿:美高中生驚歎:港青年很時尚
本報記者 任智鵬
常聽見人批評香港年輕人,「專注力不足、慣於逸樂、對社會不關心」,但對於來自美國的18歲Haywood來說,在香港的短短幾天時間,卻看到了香港青年勤奮及充滿熱誠的一面;不過他印象最深的,卻是港人的衣著及生活態度,「很fashionable(時髦)、stylish(有型)及trendy(追上潮流)。」
Haywood是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高中生,早前他憑著精闢獨到的文筆,在由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贊助的全美徵文比賽獲得冠軍,得到遊港一周的機會,親身探訪他論文中提及的城市,增加對香港的認識。比賽是以創新的形式,向美國中學生宣揚香港,讓他們藉著蒐集資料和寫作,了解香港在經濟方面的成就。
論文擊敗三百對手獲遊港
而經過1個半月的資料搜集,Haywood在他的文章中仔細談及香港經濟發展的情況,並點出經濟及貿易上的自由;由鴉片戰爭開始,到60、70年代經濟起飛,及至內地改革開放與回歸對香港發展的影響,Haywood以超越他年齡應有的成熟文風,擊敗了美國22個州逾330名高中生,奪得冠軍。
Haywood對經濟及政治都有濃厚興趣,所以論文的題目正正符合他的專長。
不過,他坦言,在寫論文前他與其他同齡的美國人一樣,對香港幾近全無認識;而開始寫論文以至親身來港後,他更明白到自己所知的不足,「那其實並不好,我也有點覺得羞愧(shame)。」他亦笑言,今次之行也可以幫忙宣傳香港。暑假後他將會升讀阿拉巴馬大學,主修商業及政治科學,繼續循有關方向發展。
除了經濟方面的探訪外,Haywood與同行的老師及父親亦感受了香港的文化,與阿拉巴馬的年輕人相比,他覺得香港年輕人的衣著及生活態度也很時尚,他亦驚歎香港的城市規劃,到處是高樓大廈及繁忙的交通,但同時也有不少傳統的廟宇及其他建築。而香港的美食、中西匯聚的歷史亦對Haywood充滿吸引力,他首次嚐到了紅豆冰、豬耳及北京填鴨,而歷史博物館的展覽也叫他印象深刻。
因此,Haywood說,「我一定會再來,還要與女朋友一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