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9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9-02] 律宗第一山——隆昌寺

放大圖片

本報駐江蘇記者 王蘇

 寶華山,清進士笪重光稱之為「律宗第一山」,內有「隆昌寺」,專弘戒律,聞名全國,在東南亞佛教界享有盛譽。

 記者驅車一個多小時,繞過因修路而避讓的路徑,輾轉正在修建的與312國道相接的北線公路,汽車穿行於植被豐富的「翠綠」森林掩映的山林小道,向位於南京與鎮江之間的句容市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行進。

 「東凌鐵甕,西控金陵,南負句曲,北俯大江」。顯然,一個「美景」詞已經不能涵括全部內容。從寶華山北麓楊柳泉村徒步上山,經山間林蔭大道,越歡喜嶺,過白雲亭,氣勢雄偉的龐大寺院乃躍入眼簾。寺前有環翠樓,上書「律宗第一山」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清代順治進士、御史笪重光的手筆。戒律軌儀應為佛門所必持,此寺專弘戒律,冠名確副其實。1988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寶華山隆昌寺親筆題書「律宗第一名山」。

虎狼當道 高僧斷臂祭虎

 寶華山原名花山(古字華同花),因盛夏時節黃花滿山而得名。後來,南朝梁代寶志和尚登山結庵、講經傳教,遂稱其為寶華山。寶華山為寧鎮山脈之名峰,周圍群山環抱,爭雄鬥奇。最高峰海拔437.2米為群山之冠。山勢崛起而中凹、群峰環繞其下,若花之含萼;窩藏寺宇,如蓮之有房。其形安而逸,其勢尊而嚴,氣勢雄偉,景色壯麗。

 寶華山寺廟周圍36座山峰似36片蓮花瓣,寺宇若蓮房端坐其中。該寺始建於梁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490年的歷史。最初,寶志和尚結庵於此,故名寶志公庵。後來曾更名為千華寺又名千華社。

 寶志圓寂之後,此山此寺逐漸冷落,明隆慶(據隆昌寺山門內西側牆上碑記載)年間,有位叫普照的和尚,為重振蕭條已久的寶華山,倣傚寶志再度結庵於此。其時寶華山,狼奔虎竄。寺之右側有一洞,洞穴之中竟有一窩猛虎。虎狼當道,豈有信眾!普照久思無策,乃斷其臂以祭虎,祈之遷去,消息傳開,眾人深感其誠,紛來膜拜。此時猛虎亦懼人,退避三舍,成全了普照,寶華山再度振興。

每年冬春 求戒僧蜂擁至

 公元1605年(明萬曆三十三年),妙峰禪師得明神宗、生母慈聖皇太后資助,造銅殿一座、無樑殿兩座;神宗敕賜大藏經及「護國聖化隆昌寺」,該寺遂易名為隆昌寺。公元1703年(康熙42年),清康熙帝第四次下江南,賜御書「慧居寺」,故又稱慧居寺。據隆昌寺山門內牆西側南端碑文記載:1931年,由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傳賢根據「飲水者宜思其源,顯業者宜培其本」的思想建議沿用原來寺名——隆昌寺。

 進入大山門,左側是戒壇堂,右側是大悲樓,南面由東向西是普賢無樑殿、銅殿、文殊無樑殿、藏經樓、大雄寶殿、方丈樓、乾隆行宮等,殿宇結構高大,氣勢雄偉。

 戒壇堂高四丈,深三丈六尺。前設照壁,兩翼有走廊,上有「佛制戒壇」額。戒壇原為木結構。1705年,律宗第二代祖師見月大和尚改為石戒壇。見月大師博學多才,心靈手巧,親手繪製戒壇圖,尋能工巧匠刻意營造。壇宇、牆壁俱各離立,不倚不連,以尊律範嚴密。

 據《寶華山志》載:釋見月造石戒壇,開基之夜,感壇殿放光五色,直沖霄漢。眾山群樓,明如白晝,莫不駭異讚歎。

 據山志載:雍正十一年四月十九日(1733年)清世宗諭和碩莊親王等:「朕欲賜各省僧人一千五百眾於愍忠寺受皇戒,爾等可寄信與江南總督,令其將大寶華山住持福聚送赴來京,其放戒所需執事之僧人,即著福聚揀選一併前來。其來京之期,於明春正月間起程,二、三月間到來即可。再著將福聚放皇戒之意,傳佈在彼所住各省僧人知悉,如有願受皇戒者,亦著於明春來京。俟僧眾受戒圓滿之日,仍送福聚等回山。欽此。」釋福聚住持率寶華山120名執事僧,於次年二月奉召到京。他們到京後,除福聚被多次引見,召見於便殿和圓明園賜予紫衣,御製佛經等物以外,首先諭將愍忠寺改為法源寺,而後命莊親王送福聚進法源寺,主法源席,開三壇大戒。登壇之夕,感堂殿放光五色寶光,上沖霄漢。觀者如堵四方,最後上諭:寶華山執事僧一百二十眾及新受皇戒僧一千八百一十九人,每班十人,次第引見。名義上是受皇戒,實際上是寶華山和尚授戒。從此以後寶華山名聲大振,成為全國授戒名寺。每年冬春傳戒。各地求戒僧眾蜂擁而來。

寶蓮模像 供奉大雄寶殿

 據不完全統計,寶華山律院先後授戒七十餘期,「得戒僧徒遍於天下,以數十萬計。」凡在寶華山受戒,取得隆昌寺戒牒者,走至全國名山、古剎都會受到熱忱接待。隆昌寺非但聞名全國,而且在東南亞國家佛教界也享有一定盛譽,慕名來此禮佛、受戒的很多。

 寺內僧人告訴記者,香港大嶼山寶蓮寺天壇大佛銅像的模像,已於1990年3月請到隆昌寺,供奉在大雄寶殿內。近年來,美國樂渡法師、加拿大誠祥法師、香港覺光法師、聖一法師、超塵法師、松泉法師(隆昌寺戒弟子)等均到寶華山禮佛、觀光。聖一法師還代表寶蓮寺贈黃金11襾、港幣3萬元,法師本人亦資助人民幣1萬元,松泉法師代表香港法雨精舍贈港幣25,000元,法師本人亦資助1,000美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