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9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要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9-06] 輸入體育專才可補港不足

放大圖片

 何志平昨日為市民檢查雙眼,對重拾眼底檢驗器表示「好開心、好興奮」。(羅瑩芝 攝)

 【本報訊】(記者 伍敏婷、羅瑩芝)本港乒乓球孖寶在奧運取得佳績,早前政府曾表示,考慮研究由海外輸入有潛質運動員來港培訓,以提升本地的運動水平。民政事務局昨日表示,於下月成立的體育事務委員會,將會致力研究計劃的具體政策,並強調引入的是香港缺乏的體育人才,以在培訓及輸入人才之間取得平衡。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昨日出席一個護眼活動時表示,本港輸入的體育專才並非必定是運動員,可以是教練或輔助訓練的人員。在兼顧競逐獎牌的同時,還會致力扶助本地運動員的成長。對於輸入專才可能抑壓本地運動員的發展,他坦言建議「有好有唔好」,但強調所引入的必然是香港缺乏的體育人才;詳細具體的內容則留待下月體育事務委員會成立後再行商討。

引進人才包括教練員

 何志平續稱,政府沒有計劃輸入哪個運動項目的人才,他希望各體育總會能自行摸索及提交建議。但由於資源和時間有限,為要在08年北京奧運爭取好成績,相信政府只可重點發展某幾個項目。

 中國香港體操總會主席張小燕出席城市論壇時表示,在輸入運動專才的同時,亦要配合適當的培訓政策,才能有效提升本地的運動水平。「不是從外面找來出色的運動員便能提升香港的水平,最重要是配合一個有清晰目標的政策。」她又表示,不擔心輸入專才會對本地人才造成惡性競爭,認為體育項目應是根據平等的規則競爭。

 浸大體育系系主任梁美莉表示,本港體育培訓資源不足,令運動員擔心出路問題,以致有運動員不斷流失。她建議大學應為運動員預留學位,並放寬入讀大學的資格,以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全面的進修機會。

委員會作政府與運動橋樑

 另方面,對於有學者批評過去的康體發展局在推動體育事務毫無建樹,擔心新成立的體育事務委員會亦只會淪為「清談之地」。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趙婉珠表示,當局屬下的三個委員會:精英事務委員會、普及事務委員會以及體育盛事事務委員會,將會處理具體的業務範疇,並會作為運動員及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