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要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0-25] 馬力從幕後軍師到陣前統帥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葉傲冬 曾少妍 邱萍菲 李志樑

 未做民建聯主席前,馬力給人感覺有點「神秘」,政壇中人的印象,不外他是民建聯的「大腦」或「軍師」之類。去年區議會一役後,曾鈺成辭去主席,馬力接任,走出前台,再難低調,但「大腦」印象依然難變。不過,一聽到「大腦」之稱,馬主席立刻甩手擰頭,連番說「千祈唔好咁講!」他謙虛地說,自己只是「意見收集站」,負責歸納、分析,絕非「大腦」。「無人可以咁神奇,做到咁多洁A好多意見係來自前線的反映」。

 秘書長主責出謀獻策,角色雖舉足輕重,但多在幕後,很多人對他只有一鱗半爪的認識;做了主席後,鎂光燈驟然聚焦,一舉一動都倍受矚目,久在政壇的馬力也難免不習慣。說到擔任主席一段日子以來的心路歷程,馬力不勝感慨,直言發言時可以較少「顧忌」的日子已經遠去。一做主席,「政黨形象和立場便鮮明了起來,難再有『個人』意見的存在。」

譚耀宗拒接任 被迫「上位」

 馬力坦言,當選主席有些突然,但絕對談不上是「臨危受命」,因為雖然當時民建聯面對很大的轉變,但並不是在危機之中。「我絕對無『臨危受命』的感覺,唯一的擔心,只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回憶當日曾鈺成辭職,民建聯中常委急召會議,他自己認為新主席的當然人選,無疑是譚耀宗,但阿譚以工作繁重及身兼工聯會副理事長為理由,婉拒接任,馬力卒被推舉「上位」。他形容:「我一直沒有準備接任,但作為民建聯的創會會員兼中常委,人家要你做,你亦責無旁貸。但初時真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成眾矢之的 風波不斷

 雖非臨「危」受命,但社會難免期望新主席能為民建聯帶來新人事、新作風,因此馬力承認初擔大旗時的壓力遠比做秘書長為大,表現也「未盡人意」。「那時我講了五個不變,更說對政府的政策將『是其是,非其非』,但有些市民認為我們做唔到。另有些人則批評我們轉腹A更有人寫信來投訴我。」剛當主席就成為眾矢之的,壓力的確很大:「後來很多同事安慰我,叫我唔好睇唔開,並指事件唔關我事。」

 他坦言,那時風波不斷:「有些事我們表達得不夠清楚,如大學撥款、07/08年普選等,令當時社會對我們有些誤解,以為民建聯由『保皇黨』變成『完全反對派』。」

改善溝通技巧免誤會

 事後總結經驗教訓,馬力認為事件反映出民建聯「傳遞訊息的技巧不足」。由今年開始,民建聯中央「明令」各立法會議員嚴守「遊戲規則」,不是自己專責範疇內事務不得胡亂發表意見,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身為主席,便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我以後係民建聯立法會政制、教育事務的發言人,其他課題有其他人說,希望傳媒體諒。」

 一個多小時的訪問裡,「敢言」的馬力果然收起棱角,斟詞酌句,答案絕少可供「揣測」、「發揮」的空間。看來,「大腦」本色未變,只是擔當的角色變了。

培養青年 吸納人才

 有道是「聞鼙鼓而思良將」,如今立法會選戰已過,但民建聯中央對「政治人才」的渴求卻尤勝選前。這是由於「老一輩政壇明星」在選戰中「傾盡全力」之餘,倍感培養新人的任務已迫在眉睫。馬力與一眾民建聯「大佬」為吸納、留住及培養人才,可謂扭盡六壬。他笑稱,「除了自己培養外,還要對外吸納」,儲備足夠人才,才能不斷壯大,才能實現成為「執政黨」的終極目標。

 由馬力一番人才論,不難發現民建聯的確「求才若渴」,更已積極部署、廣納人才。政黨本身的改組是一個契機,馬力透露,可能擴大中常委,給予新人更多晉身之階,進而讓他們吸收經驗,逐步成熟,為未來選舉接班。「中委有40個名額,但目前只有36人;常委15人雖已滿額,但亦可考慮增加。配合民建聯將來的發展,要老中青結合,加入更多新面孔,而不會只得『老餅』坐電梯度。」

讓年輕人更多接觸政治

 他續稱,民建聯一直著重青年一代的培養,成立青年民建聯亦是要令一班「有心」的年輕人有更多機會接觸政治。「我們內部不時都有上下之間的溝通,遇有可行的意見,中常委亦樂於接納。」馬力補充:「雖然有時佢扒袚N見都幾crazy(瘋狂),但我戊ㄦ|畀資源佢央C」放手讓年輕人發揮。

 對內有完整的構思及計劃,對外又如何?香港政治人才爭逐激烈,特別是面對自由黨、民主黨等「強敵環伺」,民建聯如何分一杯羹?馬力對此信心十足:一切「事在人為」,可以各施各法。

 他表示,為力保人才不失,民建聯希望透過黨內工商專業小組等不同渠道及與內地廣泛聯繫的實在優勢,留住並進一步吸引有意為港人服務的中產、專業人士加入民建聯,一展所長。

三路向發展 建構新民建聯

 選舉過後,總結選舉得失、規劃未來動向,是每個政黨的「指定動作」,「檢討會」、「路向營」、「集修會」,名稱或各自各精彩,目的都如一。民建聯仍未就召開新的「路向營」訂下日期,但主席馬力心中已有一番盤算,構思中的政黨未來方向,是循基層地區工作、擴大青年和工商專業線、強化內地聯絡服務三方面發展,建構一個「更完整」,代表更廣泛民意的民建聯。

 談及剛剛結束的2004年立法會選舉,馬力認為,民建聯能夠取得比預期好的成績,是因為「穩定和諧」的主張符合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得到市民的認同、信賴和支持。「在今年的國慶活動上,國家主席胡錦濤亦希望本港持不同意見人士可以團結起來,同心同德保穩定,包容共濟促和諧。這證明民建聯的方向正確,我們提的目標與市民實際需要是一致的,國家也認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對我們是一個莫大的鼓舞。」

改組革新 落實承諾

 馬力說,所有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都明白,回報市民支持的最好辦法,是做好議會工作,落實他們在政綱中作出的承諾。為此,民建聯正計劃一連串的「改組」及「革新」,強化進取的形象,在素來較弱的環節,如工商專業支持者的開拓方面,加強力度。

 談及未來香港的政局走勢,馬力向記者詳細解釋了對當今「群雄並起」現實的看法。他指出,過往在直選中,只是民建聯與「民主派」之爭,但由今年選舉可見,直選已經變成愛國陣營與反對派的對壘;而愛國陣營亦更加擴大,已不是「只此一家」,選民有了更多選擇,民建聯因而面對遠比以前大的挑戰。

新人接棒 內地設點

 轉變必不可少,其中一條路,是力推「第二梯隊」接棒,讓「新人上場」。他笑說:「4年後如果仲係我札嶀j旗出來選,就唔係幾好啦!如果呢幾年我平囓i以畀到新意市民睇,會選成點,真係唔敢講。」面對07年區議會選舉和08年立法會選舉,政黨要有充足的生命力,才能延續不衰。馬力與一眾中常委一致認為,必須加入新血:「無論是加強青年工作,成立青年民建聯,或建立工商專業委員會,都是為了未來的發展。」「內地優勢」也是民建聯的另一個賣點,馬力透露,可能會效法工聯會,於內地開設辦事處。

 一系列「新動作」已在密密醞釀之中,包括組織論壇,聽取商界、傳媒及學者的意見,集思廣益。馬力指出,雖然民建聯未必會照搬講者的意見,但至少可以做到「腦震盪」。政黨定位上,強化議政能力,在對政府立場方面保持「是其是,非其非」的積極監察者角色,在地區方面繼續研究如何與地區組織加強聯繫,並在工作上作出配合,都是民建聯未來的基本路向。

角色轉換 「利筆」斂鋒芒

 還是民建聯秘書長時,馬力居於幕後,運籌帷幄,更忙裡偷閑,以一支利筆「遊走江湖」,嘻笑怒罵,盡情揮灑。不過,如今做了主席,「慎言」為先,與人筆戰爭鋒的痛快淋漓,已然受到身份拘限,難再為之。馬力言及這種「筆桿半封」的窘況,不禁流露出一絲無奈:「以後看我的文章,可能會覺得悶吧!」

 一說起「寫文章」,文人氣質的馬力滔滔不絕,頗為自得。這個號稱民建聯文膽的主席,當年以「辛維思」的筆名,寫了100多篇政治文章,在各家報章上刊登。「全盛時期,我在報章上有6、7個專欄,參選之後,一再減產,最後連明報、經濟日報上的專欄也砍掉了。」

 這個主席「有點難」,連發表意見的「自由」也受到限制。但憶述當年與人筆戰的痛快處,馬力立刻神采飛揚,七情上面:「早期我的文章都會有新觀點,希望自己的創見、觀點、立場可以引起思考、論爭。以前和別人筆戰,冇有怕,梗係講晒搵觀點,幾長都無所謂,受人家圍攻,我睇人家寫乜,照砌番轉頭……」

寫文章不可暢所欲言

 現在呢?他的興奮一斂,沉吟一會才說:「當上主席首當其衝是不可暢所欲言。因為無論我寫甚麼,人家都先入為主以為是政黨立場!所以要很小心。」

 他無限唏噓:「以後的文章會比較悶,可能是議員助理幫手寫的,唉……文章質素受到局限了。」不過,他又隨即揶揄自己:「現在少寫,唔寫,加上身體情況,亦沒有時間去寫!其實,我依家都唔識寫字,用電腦打,但電腦都好耐冇開,自六月後基本上冇開過啦!」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主席總是要付出主席的「代價」的。

花絮:輕鬆迎病魔 談笑看世情

 一場大病過後,馬主席於以往言辭犀利的形象外,展現了另一種風采:幽默和輕鬆。無論說起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或評論當前瞬間幻變的政局,他都談笑風生。是否看透了世情?他沒有回應,但心情開朗了,卻是不爭的事實。論與傳媒關係,他笑說,之前顯得拘謹,是怕言論被「斷章取義」;現在顯得從容,則是希望與傳媒有個良好的互動和互信。「政治人物與傳媒,很難跳出原本的關係,所以互信最為重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