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0-28] 利用CEPA重建製造業

 內地與香港昨天簽署CEPA第二階段法律文本,包括零關稅新增產品清單、產品原產地規則以及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適逢內地宏觀調控見效,更有利於實施有關優惠政策,為香港擴闊產業基礎,解決就業和推動轉型,提供了良好條件。

 CEPA第二階段措施,內地同意在374個零關稅產品以外,再給予香港713個產品零關稅,並縮短了產品獲確認投產與可享有零關稅優惠的相距時間。在服務貿易方面,內地同意開放8個新增的服務領域,並擴大18個已給予優惠待遇之服務行業中11個的開放措施。CEPA新安排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超過七成的零關稅產品沿用本港現行按工序界定原產地的標準,這有利於吸引製造業在本港發展,增加就業職位,平衡產業結構。新安排是中央為幫助香港扭轉產業單一格局而採取的重大舉措,寄託著中央對香港加快結構轉型和持續發展的殷切期望。本港各界都應充分理解中央的良苦用心,充分運用和發揮有關政策,重建香港的製造業。

 CEPA由今年1月1日實施以來,享受零關稅進入內地的港產品比例較小,香港服務提供者的申請亦未見踴躍。在此情況下,政府和業界都應檢討第一階段得失,總結經驗教訓,有針對性地作出改善,包括檢討產業發展思路,提供優惠支持,加強推介CEPA內容。

 香港現時只強調支持發展金融、物流、旅遊、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等「四大支柱」,這實際上已把製造業排除在應該支持發展的產業之外。我們認為,「四大支柱」和傳統的房地產業都很重要,但要擴闊經濟基礎、平衡產業結構和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政府需檢討產業發展思路,不應把製造業排除在外,更不應任其繼續萎縮。政府和業界都應充分利用CEPA政策,重建香港新型製造業,令本港經濟基礎更加健全。

 香港人才豐富、資訊靈敏、資金充足,再加上CEPA得天獨厚的條件,發展新型製造業應大有可為,但從第一階段進入內地的零關稅產品偏低來看,雖然政府與內地聯繫積極,並充分游說中小企業,但業界仍躑躅不前的原因,關鍵在於面臨風險及缺乏政府支持。對此,除有必要考慮成立創業風險基金外,政府在土地、稅務等方面提供優惠和支持十分重要。這個問題不解決,香港製造業仍將前路茫茫。從過去的「積極不干預」,到目前的「市場主導,政府促進」,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有所提升,但在利用CEPA重建本港製造業方面,政府宜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政府應加強向本港中小企業和海外投資者推介CEPA內容,向內地企業推介「內企自由行」與CEPA結合的優勢,幫助已經在港及有意來港投資設廠的內地企業了解本港有關法律和投資環境。(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