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2] 應重視化解港物流地位危機
■伍文深 經濟評論員
研究顯示經香港港口及機場出口的成本,較經鹽田港及廣州白雲機場貴10%至26%不等,香港物流地位顯然面臨危機。香港除了必須關注成本問題,更要積極發展專業增值服務及盡快興建物流中心,以加強競爭力。筆者並指出,政府如對此問題的嚴重性再不引起足夠重視,可能會重蹈香港製造業沒落的覆轍。
如何應對香港物流位處的危機,有人士認為,貨車運費成本高昂乃是商業考慮及一個結構性的障礙,難以透過行政手段去降低收費,而香港亦不能透過價格競爭取勝,故必須透過提供高層次及高增值的服務,去提高香港貨運樞紐的吸引力及競爭力;有建議,香港應發展成為珠三角的轉運中心、亞太區的維修中心或零件集散中心:及應盡快在一個交通便捷的地方,如青衣,設立一個快速流轉系統物流園,處理空運或海運貨物,充分利用香港機場及港口的各種優勢,為顧客提供一個全面的物流供應鏈方案,吸引貨物經香港進出。
降低空運港口成本是關鍵
筆者認為,在珠三角港口及機場崛起的威脅下,香港的空運及港口成本能否降低,絕對是香港貨運樞紐中心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這個基本問題不解決,香港空運及海運遲早會被珠三角地區邊緣化,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這是市場規律使然。在開放及大致相同的經濟環境下,成本無疑起決定作用,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常識。由此可見,維持香港物流中心地位的主要對策,應是降低成本。
至於有人認為,貨車運費成本高昂乃是商業考慮及一個結構性的障礙,難以透過行政手段去降低收費,而香港亦不能透過價格競爭取勝,因而主張另闢蹊徑,去發展高層次及高增值的物流業。筆者認為這建議有合理的地方,但這並非根本解決問題之策。若香港能盡快發展高層次高增值服務業,的確可以有先發優勢(對此筆者並不樂觀,因為目前香港不少業界人士對此並無足夠重視,現時爭議較多的是是否要建新的貨櫃碼頭,在量上擴張;而政府對此則基本上不插手),但一則有關優勢對香港物流業全局不會有決定性影響,二則人家也正在趕追,三則若成本仍高企,也仍然影響其成效。故發展高層次及高增值物流服務可作為一個努力目標,但主攻目標還是在保證其它服務優勢下,大力降低營運成本。
對於如何能令香港保持物流中心地位,筆者更關心的是香港政府的態度與政策。物流業已被政府定為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政府有重要的責任去保障其發展。現時我們看到的,多是業界及專家學者的民間調查研究及「狼來了」的聲聲呼籲,政府似乎並無業界及專家學者的危機意識,即使可能有所察覺,由於受不干預政策所束縛,仍是無所作為。目前我們看不到政府在這方面有何深刻的研究及令人振奮對策,就是很好的證明。
兩點建議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當年香港製造業曾盛極一時,無論產值及僱用人數均名列前茅,而就是在政府不干預,任由市場起作用的政策下,不斷步向空心化;未能利用有時機向高科技、高增值轉型。這無疑也是造成本地現時高失業率的重要原因。筆者希望製造業這一歷史不要在物流業上重演。為此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政府要組織力量重點研究這一課題,並根據問題提出前瞻性的對策。二是政府要徹底拋棄不干預政策,負起責任,對發展香港物流業給予必要的政策及財務支持,以保障香港物流業的持續發展。(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