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9] 集文化界智慧建「文化地標」
■李國強 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理事長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項目涉及整體文化政策的配合、設施管理的政策、展覽和演出的策略、文化藝術人才的培訓、文化藝術的市場推廣策略等,在這些方面,需要各界人士尤其是民間文化藝術團體和人士的參與。
特區政府發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是配合建設香港作為世界都會的目標,希望香港成為區內最富有活力的文化、藝術和娛樂中心。政府目前沒有財力興建這一項耗資龐大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改由「民間主導」,讓私人財團參與,這在世界歷史上沒有先例。沒有先例而引起廣泛討論甚至爭議,十分正常。沒有先例而蓽路藍縷,以啟山林,難度自然很大,更需要群策群力,特別要凝聚和發揮文化界以及社會各界的智慧,務求把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這一香港的「文化地標」建設好。
香港需要「文化地標」
環顧世界各大城市,都有引之為傲的「文化地標」。近二十多年來,世界各大城市更全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振興城市經濟和增加吸引魅力的重要策略。香港現時的文化設施,規模較小,佈局分散,沒有象徵性的「文化地標」,這與香港亞洲國際大都會的地位不相稱。環視所有國際大都會,都有聞名遐邇的「文化地標」,外國如巴黎羅浮宮、悉尼歌劇院、西班牙古根漢美術館等,內地城市如上海、北京等的歌劇院、博物館、圖書館等,不僅規模宏大,氣勢磅礡,而且令人流連忘返,為當地平添巨大魅力。香港要均衡發展,也必須有第一流的文化設施,以增強香港的魅力,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西九龍「文化地標」不僅是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而且關乎香港未來的形象,關乎子孫後代是否能繼承一筆優秀的文化遺產。如何建設好香港這一「文化地標」?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由於牽涉的利益太大——該區面積四十公頃,可建樓面數百萬方呎,令這次西九龍項目隱藏著各種爭端和危機,如何平息爭端、化解危機,避免好事變成壞事,值得關注。
避免好事變成壞事
部分文化界人士組成「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有個別成員建議進行「文化公投」,就西九龍的文化藍圖進行有道德約束力的廣泛諮詢。「文化公投」與張超雄提出「公投普選」固然不同,張超雄的「公投普選」是對國家憲政體制的挑戰,「文化公投」無此含意。但「公投」不僅是一種政治工具,也是一種政治制度,不可濫用。我認為就西九龍的文化藍圖進行廣泛諮詢,可以通過舉行論壇、展覽和研討會等形式,一樣可以達到廣泛諮詢的目的。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硬件」建設易、「軟件」建設難,一幢幢展館、劇場不代表就是有文化。有關項目涉及整體文化政策的配合、設施管理的政策、展覽和演出的策略、文化藝術人才的培訓、文化藝術的市場推廣策略等,需要通過本港專業和業餘文化藝術團體、人士的參與,令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名副其實。
發展商宜充分認識文化產業前景
建築師學會質疑發展商與藝術團體合作只是「假結婚」,未來30年營運時若出現問題,是否能長相廝守,仍是未知之數。對於如何保證未來30年營運期間發展商與藝術團體保持長期穩定合作,我認為發展商宜充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景,並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為配合香港經濟轉型,政府正試圖推動創意工業的發展,為經濟注入新元素。在發達國家,文化產業不僅在發展速度上超過傳統產業,而且在規模和創富能力上也顯示出強勁增長實力。如美國消費類視聽技術文化產品年出口額已逾600億美元,一舉取代航空航天工業而成為第一大出口商品。
中外文化交流匯聚平台
香港與內地合作發展文化產業具有優良條件。其中特別是向西方展示中國的藝術成就,條件可能比其他地區更加優越。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應該讓外國人看到最優秀的中國文化藝術,讓中國人看到最優秀的西方文化藝術,真正形成一個中外文化交流匯聚的平台。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綿延不斷,有著說不盡的巧奪天工,道不完的文釆菁華,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開放條件下,中國的文化資源不再為中國文化產業所獨有,國際化的生產方式使傳統上對物質資源的爭奪轉變為對文化資源的爭奪。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商與文化藝術團體合作,在充分利用中華文化發展文化產業方面,可以充分發揮資金實力、科技水平、市場運作、設計創新和包裝推銷等優勢,參加香港文化產業發展。
「硬件」「軟件」都要建設好
美國的文化產業在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上是充分的,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市場價值的題材。傳統的文化資源通過美國文化產業的創新、市場的運作和商業的包裝,即獲得了新的生命,同時也使美國文化產業獲得了新的價值增長點。香港的發展商應擴闊視野,誠意與民間文化藝術團體和人士長期合作,不僅要把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硬件」建設好,而且要把「軟件」建設好。(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