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9] 日本腦炎傳播響起警號
衛生署昨日證實鴨脷利洲海怡半島一名男子感染日本腦炎。這一事件的嚴重性,不僅在於日本腦炎首次攻進港島市區,更因為它是本港今年發生的第5宗日本腦炎個案。香港從1992年至去年僅發生6宗日本腦炎個案,且多數由外地傳入;今年11個月就已有5宗,又全是本地個案,足見日本腦炎在本港的傳播響起警號。當局要吸取最近明愛醫院「怪病」延誤通報、未能把握防止病毒擴散最佳時機的教訓,對日本腦炎的防範要保持「寧枉勿縱」的態度,全面調查庫蚊分佈,部署滅蚊,並盡快追蹤出病源及傳播途徑,採取有針對性控制措施,有效防止日本腦炎進一步擴散給市民健康造成更大危害。
日本腦炎病源的宿主通常被認為是豬隻,但海怡半島患者居所周圍兩公里範圍內並沒有豬場。專家分析,患者可能有兩種染病途徑,一種可能是庫蚊從豬隻感染病毒後,將病毒不斷遺傳至下一代的蚊子,並飛入市區感染患者;另一種可能是今次日本腦炎的宿主並非豬隻,而是野鳥,蚊子叮了野鳥後,再叮人傳播病毒。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本港今年已有5宗日本腦炎的感染個案,但當局至今仍然不能確定病源的宿主及傳播途徑,使本港的防範工作只是停留在普遍號召做好衛生防蚊患的層面,缺乏明確的針對性,成效自然大打折扣。當局在繼續強調滅蚊的同時,特別要加強人手,增加資源,盡快追蹤查明感染源頭,以便及時採取針對性措施。這是有效控制日本腦炎的一個關鍵,切不可等閒視之。
日本腦炎不僅死亡率高,有幸康復者也往往會有後遺症。本港不斷出現感染個案,難免令一些市民產生恐懼心理,擔心染病的查詢以及要求打疫苗的個案會增多。當局應向各類醫院包括私家醫生發放多些相關訊息,協助他們診斷病人是否有日本腦炎的病徵,以便患者得到及時醫治;同時也便於他們為查詢的市民提供專業的意見。(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