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1] 香港城市規劃架構及政策須改革
■胡恩威 文化評論員
中環警署、紅灣半島和西九龍的爭議,說明目前香港缺乏一套完善和切合社會各種需要的規劃政策。在高地價政策下,香港規劃政策只是為發展地產服務,嚴重缺乏規劃本身對香港人口結構、環保、文化和社會價值的影響。
規劃缺乏人文關懷
香港家庭觀念的淡化也就是政府高密度高層式發展下的產物,以前街坊、鄰里的概念接近失傳,人和人之間的疏離感也越來越強烈,香港人只可以生活在海旁的空間,四處都只可以是商場和各式各樣的消費活動。政府的規劃規則加強了發展商只顧賺取利潤而沒有人文關懷的理由。新近落成的大型樓盤都是密密麻麻的樓對樓,空氣不流通,沒有景觀,香港人都生活在大型的「監獄」之中。
紅灣半島規劃是反面教材
社區的觀念也是消失,這樣間接增加了社會福利和資助之壓力。可惜的是政府到目前為止也從來沒有正視目前規劃政策的缺點,參與規劃的規劃署、建築署和地政署,都是在一種局限下工作,嚴重缺乏人文意識和國際規劃專業發展的最新知識。規劃署的研究和規劃模式,常常都是紙上談兵式的平面佈局。像紅灣半島式的規劃,本身就是一種反面教材。
利潤與社會責任
發展商提出的拆除重建,基本上就是只顧金錢利益,沒有任何想像力和社會責任,為甚麼一定只有拆除重建?為甚麼不可以以改建的形式進行?發展商可能賺了六十億,但發展商和政府在市民的形象將會更負面。而目前政府的規劃政策也只對大型超級發展商有利,中小型發展商的經營越來越困難,這是十分危險的。這將會進一步加速階級利益之對立,西九龍和紅灣半島正好說明政府偏重超級發展商的本質。
規劃是綜合型學問
規劃本身是一門綜合型的學科,但必需建基於人文精神之上,都市空間本身是人與人關係介定的媒體,家庭觀念、公民責任、民族社區認同,國家觀念都是被規劃直接間接影響著。9.11事件紐約人對紐約的承擔來自紐約人對紐約這個城市之感情。
香港連一個像樣的公園也沒有
香港目前的規劃政策,就是在把香港人與香港疏離,不斷地把舊區拆去消滅,新的建築都是沒人性的大型樓盤。香港街道文化特色在被政府消滅,市民有著一種無力感,樹又不多,四處都只有高樓,對冷氣越來越依賴,生活只可以是消費。這是一個健康的城市嗎?健康的社會嗎?若果西九龍不發展地產,而成為一個像紐約中央公園的低密度發展,是不是更好,香港連一個像樣的公園也沒有,對嗎?政府的西九龍做法,十年後西九龍又只可以是另一紅灣半島的翻版,大型樓盤,樓看樓,這樣做對香港有甚麼好處?金錢利益是不是就是絕對的利益? (本專欄每周三刊出) (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