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3] 大量內企來港 金融基建滯後
年近歲晚,本港新股上市依然一片熱鬧,欲趕在今年內成為香港上市公司的新股至少有11隻之多,集資規模達400多億元。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擔心,新股蜂擁上市,對本港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造成巨大壓力。看來,本港金融基建與市場蓬勃需求相比,已經出現滯後跡象。要順利吸引大量內企來港上市,加快整體金融基建,迫在眉睫。
內企在香港發售新股,時常集資額遠比在內地上市多,對內地和香港形成雙贏局面。對內地而言,香港金融體系擔任了引導海外儲蓄流入內地投資的角色,有助維持內地經濟增長。對香港而言,則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然則越來越多內企來港上市,所發售新股涉及龐大數額、大量零售投資者及出現踴躍超額認購,對銀行系統運作造成巨大壓力。為避免影響內企來港上市步伐及本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有關方面不僅要及早改善批發及零售層面的認購新股付款安排,而且要加強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方面的金融基建。
香港在資產管理方面具備很多優勢,包括眾多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人才匯聚、沒有外匯管制、有良好的法治及企業管治、簡單低稅制等。針對內地合法個人財富不斷積累,但欠缺投資渠道,特區政府應加快與內地協商,逐步增加內地財富和資金流入香港的渠道,同時加快香港金融基建,擴大金融平台,讓內地投資者可購買更多香港投資產品,並為他們做增值管理,將香港發展成為一個類似瑞士的國際金融服務與資產管理中心。
金融業產值佔本地生產總值逾12%,去年總額達1,464億元,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盈利已達724億港元,整體按年盈利增長48.4%。全球首100家最大銀行中,有超過四分之三在港設有據點。香港要提升金融業的優勢,需拓闊市場規模,進一步提升企業管治及監管水平,以及提升中介人的質素。這些都涉及金融的軟、硬基建。只有具備安全、穩健、多元化及高效率的金融基建,香港金融業才能不斷增強競爭力。(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