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09] 東亞兩大國必須並存共榮

■何亮亮 鳳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

 最近東亞兩個大國中國和日本的領導人在國際場合有較多接觸,包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以及總理溫家寶在萬象的10+3(東盟加中日韓)峰會上分別與日本首相小泉的會晤。中國近期在外交方面的動作,顯示了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為中國外交提供堅實的基礎,形成了剛柔相濟、務實靈活的新風格。

日本外交的兩面性

 日本方面,則再次顯示了其外交的兩面性,即一方面是務實的,能夠從現實出發,包括小泉首相多次強調不贊成「中國威脅論」,主張以雙贏的觀點積極看待中國發展,主張在更高層次和更廣闊範圍推進日中經濟合作。在2001年4月競選自民黨總裁時,小泉首相在4個候選人中最明確地提出「日中友好」主張。他也是去盧溝橋反省日本對中國侵略的第一個日本保守黨領導人。在這次會見了胡錦濤主席之後,小泉也表示了「帶著誠意理解中方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立場」,不像過去那樣堅持要參拜。然而另一方面,日本官方在有關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問題、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等問題的表態,又顯示了對中國的戒心乃至於敵對,特別是川口女士(前外相、現任首相助理)反對歐盟對華軍售的說法,是對中國很不友好的,必定再次激起中國民眾的憤怒。日本在台灣問題上,採取了與美國一同借台灣阻遏中國的戰略立場,也是眾所周知的。

日本須調整心態

 在歷史上,東亞從來沒有過中日兩個強國並存的局面。中國長期以來是東亞的龍頭老大,在社會、經濟、文化方面都是文明的輸出者,日本則受惠於中華文明。這一情況在近代發生了逆轉,「小日本」成為東亞最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並且多次侵略中國。二十世紀後期開始,中國重新崛起。現在中國的綜合國力仍與日本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中國的後發優勢,包括地理方面的優勢(既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且為多民族、市場潛力巨大,則是日本所不具備的。中國重新作為東亞大國和強國,這一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對此日本官方和民間都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現在大部分日本人還是將中國視為貧窮落後的大國,對中國沒有好感,也難以接受中國終將成為和日本一樣並且超過日本的強國。日本方面如果不能調整這一心態,則未來在處理日中關係的時候,與中國發生摩擦和衝突將是不可避免的。日本應該認識到中國不可能停留在閉關自守和貧窮落後的狀態,中華文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現在正在勃發,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加以阻擋。日本必須接受東亞兩個大國並存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中日再次對峙,這樣的對峙對雙方都不利,而且中日雙方都無法消滅對方。

對日本的一個警訊

 從中國方面來說,日本是一個經濟強國,這是常識。但是內戰造成的原因使中國在抗戰勝利後無法行使戰勝國的合法權益,這對中國人民的心理形成了深刻的影響,因此今天仍有許多中國人包括青年一代不喜歡日本。但是,日本作為經濟強國而且是中國近鄰這一事實是處理中日關係的基礎,這一點中國的領導人肯定是務實的。歐洲方面特別是法國和德國正在以良好的政治關係作為基礎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香港《亞洲週刊》上周報道的京滬高速鐵路將採用法國TGV技術,對日本而言是一個警訊:不要因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而失去了巨大的利益。(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