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文匯園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14] 文史爭鳴:魯迅在香港的演講

放大圖片

曾敏之

 這是歷史上、文壇上一段佳話,是關於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的。

兩次「吶喊」

 遠在上世紀的一九二六年,魯迅由廈門南來廣州於中山大學任教。就在這個時期,他應邀到香港作過兩次專題演講,地點是上環荷李活道文武廟附近的青年會。

 魯迅的講題是《無聲的中國》和《老調子已經唱完》。那時的香港是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地方。他在演講中沉痛地提到中華民族的危機。國家興亡的歷史與現實,中國人民不能再作「啞巴」了,「不能再唱老調子了」,號召「青年應該把中國變成有聲的中國的時候了」!要衝出去救亡了!

 魯迅這吶喊聲音,對當年的香港起了振聾發聵的巨大影響,把「五四」以來新文化新文學的運動種子播下來。歷史已充分證明,整個二十世紀經過志士仁人前仆後繼的反抗鬥爭,終於爭來了祖國獨立、民族解放,使國家走上了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時代需要最強音

 就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香港已結束了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而魯迅,他的吶喊功績不會被人遺忘,被中國人民、世界文壇公認、推崇的光輝的經典之作《吶喊》傳播到海外來了。

 這不是平凡的書訊,而是值得特書的喜訊。

 孫立川先生是研究魯迅的專家,他先提到「在《亞洲週刊》等海內外中文雜誌、報刊評選「二十世紀一百強」文學作品時,《吶喊》都被列百強之首、列為不朽的經典」。

 正是這部不朽、偉大的經典作品,孫立川以嚴謹、精心,配合著名畫家豐子愷為《吶喊》繪製的遺作圖加以註釋,由天地圖書公司精美排印出版,堪稱珠聯璧合的讀物。

 舉世皆知,魯迅之成為中國新文學開山祖,成為偉大作家,是由《吶喊》發軔的,以《狂人日記》、《阿Q正傳》震撼九州,進入世界文壇,繼以大量的創作「確立了作為五四運動與新文學運動的旗手的歷史地位」。(註)

 《吶喊》包括小說十四篇。書後附錄豐子愷先生寫的有關漫畫插圖序言四篇。特別是他的插圖,歷經戰亂而仍能珍存、重繪面世,真是別具一格的品種了!

註釋與導讀相得益彰

 關於註釋,孫立川十分了解以在校大中學生為對象的《吶喊》讀者,他是抱持以學術規範為標尺,為一般的讀者讀解《吶喊》提供入門的鑰匙,因此他在註釋與解析盡量做到公允評註,可說表現了嚴肅的責任心。

 在長達萬言的《導讀》中,孫立川以精研的經驗、心得把《吶喊》寫作的時代背景作了簡煉的敘述,進而對魯迅的文字表達敘事模式作了歷史發展的分析,指出其語言風格明快犀利的特點。同時,對《吶喊》之成為經典性,是因為它已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樣板,而《阿Q正傳》則是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此外如《風波》、《故鄉》、《社戲》等都被譽為中國鄉土小說的濫觴……。孫立川以導讀概括了《吶喊》不僅具有文學性,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人生的哲理。他語重心長地認為:優秀的文學藝術永遠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寄語有志於文學創作的青年,可循著《吶喊》的道路奮然前行!他吶喊:「閱讀魯迅,請從《吶喊》開始」!

 這是繼一九二六年魯迅來港作講演時曾吶喊的高音,如今不因時光流逝快八十年而減弱。反而當國家國力強盛,香港已洗刷殖民恥辱之後,不忘記歷史,應發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註:引文見新註《吶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