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5] 政府的責任是平衡各方面利益
■劉銳紹 時事評論員
香港近期的熱門話題很多,忽然又多了一個,就是共產主義。有商界人士形容「香港是全中國最共產的地方」,果然語出驚人,引起傳播界廣泛報道。
不過,我看香港遠遠不到共產主義的地步,目前也不存在這個條件。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也沒有要求香港向共產主義的方向發展,而內地本身也沒有這個趨勢,反過來卻不斷市場經濟化(用內地的話則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所以,「香港最共產」之說未免言過其實。
香港仍然適合投資和營商
看看今天的香港,社會保障的制度並沒有像西方世界那麼完善,稅率也不高,工商界更沒有太多強制性的社會義務,基本上是一個十分適合投資和營商的地方。如果這個大方向有改變,相信中外工商界(包括認為「香港最共產」的人士)也不會留在香港發展了。事實上,近期來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外來機構愈來愈多。今年上半年流入香港的的外來直接投資達138億元,比去年全年的136億元還要多。
其實,大部分香港人並不「仇富」,也未發展到「厭商」。回顧歷史,過去香港就是在大家投入的情況下發展成為一個商業社會的,因為大家感到「只要我搏殺,努力,機會相對均等,總會有出頭之日」;而當時的現實情況也是這樣,今天很多富豪就是在那一段日子裡熬出頭的。
機會不均 貧富懸殊
但是,今天的情況已經有變,壟斷式的營商環境不斷劇化,包括單一行業性的壟斷、跨行業的壟斷、集團式的壟斷,以至寡頭壟斷,以致機會愈來愈不均,貧富懸殊的差距愈來愈大。即使在商界的圈子裡,也對目前機會不均的現象頗多怨言。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所引起的爭議,並不局限在民主派與工商界之間,也不局限於文化界與政府之間,還存在於大財團與其他工商界之間。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與「香港最共產」完全無關。
穩定工商界和投資者十分重要
面對這種利益矛盾的局面,政府的責任就是盡力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而不是在有意無意之間傾斜,甚至一面倒。筆者明白不同人士有不同的能力,貢獻和得益就有所不同,這是很自然的事,也應該接受這種現實;筆者也深明穩定工商界和投資者的重要性,包括中外大財團、大商家。所以,筆者一向認同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但怎樣才能導致穩定?則容許有不同的看法了。如果貧富懸殊愈來愈大,基層的怨氣愈來愈深,社會只會愈來愈不穩定,對工商界、投資者也是不利的。
所以,目前的關鍵在於能否維持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避免貧富進一步分化,這一點工商界也是有責任的,千萬不要在扭曲了的商業文化之下自製危機。 (本專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