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15] 西九龍計劃的「利弊結構」

■洪清田 資深評論員

 我最近為香港電台普通話台擔任九間院校普通話辯論比賽的決賽評判,題目是「西九龍文娛藝術計劃是利大於弊/弊大於利」。這個題目設計很好,因為利弊的比較有豐富的內容,近日報紙媒介多觀點,結構齊全完整,稍加整理便可以建構層次分明的利弊結構,利弊比較起來條理清晰,整個辯論可以精彩百出。

 可惜辯論的正反雙方一開始的開題,沒有為利弊的比較建構一個「利弊結構」,往下也不太專注「利弊比較」。雙方都是對方只講利時,自己就只講弊,對方只講弊時,自己就只講利,沒有針對論題講利又講弊,然後作利弊的比較。這種情況,其實也是目前西九龍計劃爭辯各方的通病。

 一方面是政府和財團以一般的公關認知和手法,把計劃居高臨下頒布,和以前每次一樣,同一套說辭邏輯,押下全部誠信,叫港人「信我啦」。被質疑時,政府財團未進入重重問題,以不知為知,訴之行政權力和制度程序,以權勢代替認知思辯和溝通討論。

 另一方面是普羅大眾和文化藝術意識界和媒界和政界,他們對財團發展文化藝術沒信心,視西九龍四十公頃黃金土地為公產、文化藝術是公業,要求參與整個計劃,處處挑剔懷疑,全盤否定。

 雙方都沒有進入各層面、逐一層面比較利弊。西九龍文娛藝術計劃不但是文娛藝術的問題,不但是文化創意產業和經濟轉型希望所寄,而且是香港政治決策和管治水平的考驗。

 西九龍文娛藝術計劃的利弊,包括下列各層面。每一層面和有利弊可以提出,需要雙方比較和溝通:

 (1)香港要不要大力發展藝術文化、娛樂旅遊、文化創意產業;

 (2)西九龍的空間是不是一個合適的機會;

 (3)發展是由政府按過往式由政府全盤全力承擔,抑或改變模式由私人承擔.;

 (3)西九龍的發展計劃是單一投標或分割投標;

 (4)目前單一投標下,怎樣促進現有藝術文化活動和團體,設施的設計和針對性、日後的經營、運作和管理;

 (5)目前單一投標下,怎樣拓展未來藝術、娛樂和文化創意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和再定位,相關的設施的設計和針對性、日後的經營、運作和管理;

 (6)中標財團企業的聲譽、公信力和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的能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溝通力;

 (7)政府及官員的聲譽、公信力和決策能力、決策和管治能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溝通力;

 (8)香港的總體社會定位,由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為起點和終點的「香港存在」。

 這八個層面的每個層面,正反雙方需要面對三個向度(Dimension)的問題:

 (1)贊成或反對,贊成或反對什麼,贊成或反對的內容和主張,各自的利弊何在;

 (2)對八個層面的每個層面的「社會學及人類學」(Soci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認識(每個層面的性質、現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涉及什麼方面利益和價值觀念);

 (3)怎樣辦:如何處理這問題、需要怎麼辦、宣稱怎麼辦、能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如何衡量效益。

 這八個層面和三個向度合組成一個8×3=24格的矩陣。這矩陣24格中的課題,不單是政府和財團、普羅大眾和文化藝術意識界和媒界和政界現在要面對,將來開標之後、付諸實施時更要面對。這些問題是「永續不斷、持續出現」的問題,大部分會在日後以各方式和形狀出現。

 西九龍須要一個常設的機構作為處理這類課題的平台。現在普羅大眾、文化藝術意識界和媒界和政界最無信心的,是中標的財團企業能不能真的發展好藝術、娛樂、文化創意產業。這是一個沒有人可以答、沒有人敢答、但不能無所作為的問題。

 普羅大眾、文化藝術意識界和媒界和政界的問題,是在問財團企業知不知道「文化藝術創意產業」與「社會文化歷史 學人心」之間是什麼關係,對這些關係有多大理解,是不是「跨越中西古今、貫通高低上下」,和香港的定位和定向有什麼關係,預備怎樣處理,以往有多少經驗,能不能講出一個所以然來。

 一個這樣面對8×3=24課題的平台機構,如果像樣可信,相信有助增進普羅大眾、文化藝術意識界和媒界和政界對「中標的財團企業發展好藝術、娛樂、文化創意產業」的信心。(本專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